育龙网
咨询热线: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在职博士 > 在职博士单证

一个大学教师的职业回忆16-攻博期间生活工作学习

在职博士网    zzb.china-b.com    发布时间:2014年07月08日    来源:育龙网
读博是我职业生涯中一个最重要环节。重要的不仅是博士学位,而是通过两年多一点的历练,真正成为一名职业科学家。带艺投师的旁门左道人士,出来后摇身一变成了名门正派弟子。专业发展从边缘走向主流。同时,从学术界非常弱势的位置,开始走入比较强势(有一定话语权和决策权甚至有一定既得利益)的集团。不过,直到现在,也不是该集团中最核心的成员,仅是那些核心成员的好同行、或许还算好朋友。

我明白自己外出对家庭、特别是对女儿的影响,因此特别抓紧时间努力工作。同时,只要课程(自己学的或担任助教的)一结束,就马上回家。当时在学校的作息基本是每天6点起床,工作到7点吃饭。饭后继续工作,到11点吃午饭。饭后在校园里散步半小时,继续工作,有时写信,到4点半吃晚饭。晚饭后继续工作到10点。跑步后洗漱上床,看闲书到12点睡觉。如果需要,有时直接开夜车到12点,甚至更晚。

主要消遣就是给爱人、女儿和朋友写信。每周到学校附近的小书店看看。每天在睡觉前看看闲书,主要是古代诗词和散文(《西湖梦寻》、《陶庵梦忆》、《闲情偶寄》、《袁中朗随笔》、《阅微草堂笔记》、《浮生六记 青灯琐记》、《明清清言小品》等),还有当代的大都市的小女子散文(如上海素素、南妮,天津莫小米,广州黄茵、香港王璞、台湾林燕妮等),这些书看起来比较省心,也愉快。同时也开始读些外国经济学的大师写的通俗读物。后来快毕业时,又把金庸的所有小说通读一遍。偶尔也与室友打打羽毛球。

我的研究课题是前述规划的第二个方向中的子方向,同时也与导师在第四个方向上的工作有一点交叉。在去读书之前从部里申请到个项目,1万元。导师后来对我很放心,从来部过问我的具体研究工作。导师要我做的具体事情主要是填表和打字,而我最爱听导师讲的是他那代人的往事和恩怨。

课程的成绩还是不太好,好在博士生的成绩也无所谓。英语几乎不花课外时间,成绩不错,但不算很突出;导师的课成绩很好,那是导师照顾;政治成绩居然很好,原因是我表现出对老师很尊重,而且文科的素养比较好。成绩不好的各有原因。有些是我很努力而实在学不好,二外我尽力了,但只是勉强及格;有些是我大意了,如学位课中有门基础数学的,我觉得没有什么,很少去上课,结果考试也是勉强及格;有些是专业老师打分的问题,有位老师给我成绩偏低,有位老师给成绩普遍低;也有我不重视没好好学的。

第二年快结束时,我开始给同行写信申请博士后的位置。当时与现在不同,博士后位置比较难申请。现在正相反,招不到博士后。由于导师也算学术界的权威,我自己的私下的联系主要是其它学科的。我曾写信给长三角中两个省会城市里的两位院士,都被拒绝了,一个是院士亲自回信,还有个是助手回信。我也给我们学科比较年轻的名教授(估计他5年内能上院士),他很欢迎,但当年没有名额了要我等一年。导师偶然知道本地另所高校本学科但不同二级学科有位老教授可能有博士后位置,便推荐了我。该单位招收博士后条件要有国际文章若干,或获奖,或国内外著名学者推荐等之一,而我满足两条,因此也被顺利录用了。

鉴于博士后机会难得,我的研究工作也达到通常的毕业水平,导师同意我提前毕业。导师在学校素有治学严谨的清誉,他同意毕业自然会一路绿灯,安排了答辩。函评的专家中有3位院士。他们都对我的工作高度评价,但有位院士指出我博士期间发表的文章太多,希望集中精力拿出力作。答辩委员会主任是我博士后的老板。按国际惯例或许欠妥,但中国这是很常见的。答辩两个月后,获得了学位。再晚一点,可能要等上一年半载再拿学位了。

说到我那时论文的数量,这也是旁门左道与名门正派的转换有关。前者发文章很容易反而不想多发,后者发文章不容易不能多发。我正好在转型期,发文章已经比较容易了,但主观上还是尽量多发。后来我便严格限制国内文章的数量。博士生原则上只能在SCI不收录的国内期刊上发表1篇文章。多发也可以,不要挂我的名字,不要用我的经费付版面费。同时,我观察,在中国,真正名门正派的弟子,专业基础好,但职业进取心弱,职业生存技巧也差。因此,在职业竞争中,起步慢,跑得快,但耐力差。都是好的研究者,但未必是好的课题组领导。我们学科的6位杰青,半数以上本科是三、四流高校,但博士绝大多数是名校,不是985的只有一位。

读书期间也做些教学工作。开始是改作业,后来是讲课。这主要是为了挣钱,不过后来晋级时也起了作用。我是带工资学习的,原单位的总收入有每月8百元左右,在学校算是比较高的。做教学工作的收入每月有2、3百。当时每天的伙食费大概是10元多。住宿费等学校可以报销。收入最大的是奖学金。评奖学金主要看发表或接受的论文。我第一年就拿个5千元的奖学金;第二年应该本来还可以再拿的,但很不幸我提前回家错过了。后来学科又给我报了官方的奖学金,钱少1千,但因为我的“定向生”身份,上面没批。导师从经费里开给我2千表示安慰。

博士期间的产出还算令人满意。毕业之前发表的论文有3篇被SCI收录,基于博士论文后来发表的论文还有2篇被SCI收录。当时还没强调SCI,导师的惯例是国内顶级专业期刊上有篇文章就可以毕业,我被接受1篇,还没来得及印出来。两次参评全国优秀博士论文,第一次入围全国前500名后出局,第二次进了全国前200名没进最后一轮的前100名。全国优秀论文是前100名,101至200名可以拿到提名奖。这已经是该校我们所在一级学科的最好成绩。由于学位及其后续工作,我后来又作为主要完成人并且有次是课题负责人获多项省部级奖。作为博士工作的副产品,我参加编著本专业课教材,后来也多次获奖并被广为采用和引用。

或许,博士经历的最大收益是让我更加相信世道公平,人心公正。才能得到赞许,卓见被人肯定,努力收到回报,业绩受到尊重。这并非小人得志的自命不凡,在我不惑之年比较失意的时候,也没改变这种信念。相信职业生涯具有总体上的公平和公正是学者工作的前提。如果没有这种信念,那就应该改行。

发布者:ws2012

来源:在职博士网本页网址:http://zzb.china-b.com/bspl/17347.html

  声明:我方为第三方信息服务平台提供者,本文来自于网络,登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若我方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反馈,我方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在职博士网 2003-2022 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0011号
沪ICP备130023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