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学位办主任杨玉良院士日前透露,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博士学位授予国家,和以前博士毕业后九成以上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工作不同,现在博士就业出现新动向,半数以上进入政府,当上了公务员。
中国博士生教育规模为什么会在大量博士不去从事学术研究工作(或者社会无法提供对应的学术研究岗位)背景下,出现如此快速的发展?
首先,高大全成为过去十年中大量本科高等学校办学的共同追求,不少高校在衡量学校办学水平时,把争博士点数、扩大博士研究生培养规模作为重要的办学工作。有的学校是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读博心态,进一步鼓励了一些高校可以不考虑博士生的质量,而大力发展博士教育,甚至把博士学历资源与一些老板、官员手中的资源进行共享。因此,博士教育的异化受到社会的广泛质疑也就在情理之中,前不久网友热捧只有中专学历的发改委主任,其实也是出于对当前高等教育的严重不满。
客观上说,近年来,有关教育管理部门在反复强调博士教育的质量,突出博士培养的学术性方面做了不少工作,推出了博士点的淘汰机制、博士生导师遴选办法改革、博士生招生改革、博士生培养机制改革(比如,限制导师招收博士生的数量,实行博士生导师资助制,规定导师必须有课题方能招收博士)等等,但是以上这每一项改革、每一项措施,都在各培养机构引来不同议论,而且在具体实施中,对保证博士质量收效不大。
其实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关键在于两方面。其一,从根本上转变学校的办学理念,不应追求学校规模的发展,而应注重质量的提高。然而目前这一办学理念并没有确立,从首届全国地方大学发展上传出的消息是,教育部准备进一步发展地方大学,准备建设100所研究生院,让的地方大学参与国家人才的培养(目前中国有56所研究生院,基本都以部属院校为主),这一举措,可能会进一步助长高校办学追求高大全。
其二,从根本上转变学术资源配置模式,实行博士生导师负责制。高校的学术资源配置,主要还集中在学校行政力量手中,导师的自主权受到了很大限制,从而使博士培养出现大家负责,但事实上大家都难以负责的情形。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必须从恢复导师的学术尊严做起,有导师的学术尊严,才能在博士招生时,严格执行学术标准,才能在培养过程中,开展深入的学术交流与学术训练,才能在学位答辩中,严把质量关。
而恢复导师学术尊严的过程,则涉及当前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整体改革,使大学能自主办学,有教授治学、学术自治的环境。没有这种环境,博士教育规模的持续扩大,只会加速博士的贬值。
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博士数量最多的国家,因为博士养成时间过快,有不少大陆学界人士担忧今后博士的整体素质将会因此而下降;不过,却有一半的博士是政府公务员.
当前中国已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博士学位授予国家.不过,中国博士教育规模的快速发展,则让人又喜又忧.
数据显示,中国具有博士授予权的大学超过310所,而美国只有253所.2006年,美国培养的博士有5.1万人,中国培养的博士达4.9万人;2007年,中国博士人数继续上升,已超过5万人.
但是被形容是博士大跃进的博士人数激增现象,也让大陆学界担心未来的人才素质将是一代不如一代.
有大陆学界人士猛烈抨击说,博士大跃进带来的就是博士的贬值.
这些话或许并非只是一时的激愤之词.例如,媒体曾经热烈报导中国大陆有了第一个烹饪博士,其论文题目为试论菜肴味道和加热温度之间的辩证关系,但中国是否需要这么一位烹饪博士颇令人质疑;无独有偶的是,论菜市场在城市中的定位也赫然成为博士论文的题目.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顾海兵指出,中国的博士若以这样的速度激增,即使能保证人员素质,也难免会大材小用.
他说,最令人忧心的是,以往1个教授带领2、3个博士生,现在却是1个教授要带领20个博士生,每人每天只能指导几分钟,而这些博士生日后都将为人师表,除非自学成材,否则,未来的教育素质恐怕会一代不如一代
另外,根据东方报导,大陆国务院学位办主任杨玉良日前透露,和过去博士毕业后9成以上选择在大学和科研院所工作不同,现在博士就业出现新动向,半数以上进入政府,当上了公务员.
有网友在自己的部落格上批评说:只要专业对口,博士进入政府机关工作,未尝不可.但博士作为高级学术型人才,一窝蜂地挤进政府部门去,却不是什么好事.博士都去当官了,谁来进行学术研究呢?考博.中国
一名社科院教授指出,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原因,中国所培养的博士有相当比例并没有到科研单位从事相关的研究工作,而是到了一些其它学术要求并不高的岗位,譬如到政府机关去当公务员.
取得博士资格的人士当中,许多人在先前就已经是政界与商界人士.大陆学界人士则透露,由于中国博士生教育的快速发展,在于社会存在对博士学历的旺
盛需求,除了高等学校的教职工作、科研机构的研究工作需要从业者有高学历之外,其它一些原本不需要高学历的工作,也纷纷提出学历门坎要求.
也正是由于这种读博心态,进一步鼓励了一些大学可以不考虑博士生的素质,而大力推动博士教育,甚至把博士学历资源与一些老板、官员手中的资源进行共享.
在此情况下,博士教育的质变受到中国大陆社会民众的广泛质疑,也就在情理之中.甚至在不久前,有大陆网友热捧只有中专学历的发改委主任,其实多少也是出于对当前高等教育的严重不满.
中国大陆不是不需要太多的博士,更不是不尊重博士,而是大家正在损失尊重博士的理由.
鲁哲︰大学是怎样把博士帽送给高官的
国家开发银行原副行长王益被双规了。《报刊文摘》选了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写的一篇文章《请查一下王益的博士来历》。
文章中说,王益是在他任证券办公室副主任期间的1994年9月,成为西南财经大学经济系的博士生。两年后,在他升任证监会副主任一年时,又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王益虽然原来拥有硕士文凭,具备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基本条件,但他原来的专业是历史。葛教授感慨︰至多经过两年自学就能考上热门的经济系博士研究生,已经很不简单。而在不可能不繁忙的公务中,他又能在两年内修完经济学博士的课程,考试合格,再写成学位论文,或者还要先发表若干篇学术论文,通过答辩,不是天才,也肯定是杰出人才。
这件事让我想起一位好莱坞大导演读书的故事。这位大导演年轻的时候大学没念完就辍学投身电影了。几十年过去了,五十好几的他想起来继续读书。他仍然选择母校加州州立大学的电影专业。此时他已经得了好几次奥斯卡奖,名气响得如雷贯耳,在电影界绝对是个大腕儿。但在学校眼里,他只是个学生,大导演和其它学生一视同仁。当年的老师或是已经去世或是早已退休,指导他的是些年轻教授,但该交作业就交作业,该做论文就做论文。虽然老师们平时研究他的电影,可对他交上来的作业,老师给的分数还真不高不字。葛教授说,能否请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查一下王益的博士帽的来历,我建议查王益的博士帽的来历的同时,顺便查一下大学是怎样把博士帽送给高官的。
发布者:ws2012
来源:在职博士网本页网址:http://zzb.china-b.com/bsxw/23737.html声明:我方为第三方信息服务平台提供者,本文来自于网络,登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若我方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反馈,我方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