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归来的脚步和他们外出时的脚步一样匆匆。
上个世纪80年代初,人们不知在多少纪实文学和影视作品中看到过这样的场景:大使馆签证处是排得望不见头的等待办理出国签证的长队,机场的大厅里是一幕幕父母和儿女、妻子和丈夫一步三回头的依依告别。据有关部门统计,在这股历时十几年的出国热中,全国40万青年漂洋过海,世界上100多个国家有了中国留学生的身影。
与此极为相似的一幕,出现在5年前的中关村留学人员创业园:也是排着长队的人流,此前也有机场告别、亲人相送的场面。与十几年前不同的是这是一群回归的人。匆匆的脚步没变,只是掉转了方向,年轻的神情没变,只是多了些坚定。
怀揣着家乡的泥土哈佛博士回国创业
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所,坐落在海淀留学人员创业园发展大厦的一层。该研究所的创始人俞孔坚1995年获得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学位。俞博士是第一个在哈佛大学获得这个专业博士学位的中国人。
1963年俞孔坚出生在浙江金华东余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家乡的溪水和草滩让这个农民的儿子从小对土地有着独特的感情。1980年,饱受命运折磨的俞孔坚考上了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临行前母亲包了一包家乡的泥土给他。这包家乡的土俞孔坚从家乡带到了北京,又从北京带到了美国。
1996年12月31日,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后担任美国SWA集团景观规划与城市设计师和项目负责人的俞孔坚,突然对妻子宣布了一个让人意外的决定:“我决定回国!”开始妻子以为自己听错了。因为获得博士学位后的俞孔坚已经拿到绿卡正享受着优厚的待遇,这是多少人都梦寐以求的前程。而俞博士却说,我的追求是在中国大地上设计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的居住环境。这个理想只有回到祖国才能实现。
1997年1月,俞孔坚放弃了国外百倍于国内的优厚薪金举家回国。他回国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筹建北京大学景观规划设计中心,同时他又在海淀留学人员创业园成立了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所。当时国内在城市景观设计方面几乎还是空白。俞博士把他的公司起名“土人”两个字,一是取“自然——人”和谐之意,二是以“土人”两字抗衡“洋人”,表明他立志把世界上最先进的城市景观设计理念带到中国的志向。
在广州中山市有一个废弃的造船厂,俞孔坚回国后做的第一个项目,是受当地政府的委托,把这个废弃的造船厂改造成歧江公园。说起拿到这个项目还有一段曲折的经历:当时俞孔坚是在一个城市自然情况分析研讨活动中,与中山市的领导有了接触。知道要把这个废弃的船厂改造成公园已经有了初步方案,但是中山市的领导不太满意。俞孔坚在后来的招标中提出最好保留造船厂的原味。比如可以在船厂厂棚的基本构架不动的前提下,设计一些茶桌、凳子,利用现有的设施改造成一个有船厂味道的茶社。
俞博士的方案一提出,立刻遭到了很多业内人士的反对。因为按当时国内流行的设计做法,大兴土木、山水“搬家”似乎才能体现景观设计的水平,俞博士这种保留多于改造的做法,让不少人觉得太反传统了。最后还是中山市的市长、规划局长等站出来支持,俞博士的设计方案才被认可。
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所负责宣传的王丽霞告诉记者,俞孔坚博士是一个在设计现场见到茅草多的地方就能扑进去的人,他对土地和自然的热爱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他回国创业的最大贡献,也可以说是给国内带回了一种先进的城市景观设计理念。
今年10月19日,美国景观设计学会年会在美国硅谷举行,来自各国的4000多名业内专家和人士参加。会上颁发了本年度全球景观设计的多项大奖,由俞孔坚博士领衔设计的中山市歧江公园项目,与其它四个项目一起荣获其中的最高奖项——荣誉设计奖。评委会认歧江公园建造在一片废旧的造船厂的场地上,它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50年工业化的不寻常历史,设计很好地保留了船厂浮动的水位线、残留锈蚀的船坞及机器等,很好地融合了生态理念、现代环境意识、文化与人性。
至今,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所已经完成了中关村生命科学园、软件园、北京奥林匹克花园等国内100多个项目的景观设计。俞孔坚博士也成了中关村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的佼佼者。
“海归”育种专家立志发展民族制种业
在中关村留学归国人员创办的企业中,韩庚辰的名字十分响亮。这不光是他有美国衣阿华州立大学遗传育种博士的身份,也不仅因为韩博士曾在墨西哥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任副研究员、在美国先锋种子公司任研究员、亚洲地区技术经理,还因为由韩博士和曾获美国马里兰大学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的杨雅生等创办的北京奥瑞金种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今年的销售收入将达到2亿元,在留学人员企业中拔了头筹。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每年国内商品种子的市场需求都在400亿元人民币左右,但国内种子的商品率、种粮比大约只有发达国家的10%~20%。全国县及县级以上国有种子公司2700多家,没有一家的市场占有率超过5%。
韩博士和杨博士是在国外的一次研讨交流会上认识的。一直想学成后回国“发展民族种业”的韩博士在这次会上把自己的想法和杨博士一说,两人一拍即合。1996年,韩博士先期回国寻找创业机会,1997年10月,报纸上发布了留学人员海淀创业园成立的消息,两位博士拿着报纸找到上地,成了入住创业园的第一批留学人员企业。创业园为奥瑞金种子公司提供了3间第一年免费的创业用房。
那时国内的种子市场还是卖种子用大麻袋装包,农民往地里播种怕苗不出每穴都要多撒两三粒。对于奥瑞金公司推出的精选小包装种子,以及承诺的用奥瑞金的种子每穴只撒1至2粒种保证苗齐的建议,农民们半信半疑。有时奥瑞金的技术人员前脚刚教完播种方法,农民转过脸还是按老传统办。
在国外几乎一点白酒不沾的两位博士,创办公司后不久都成了“酒星”,因为他们在和农民打交道中得出了一条经验:要让农民接纳自己、相信自己得先和他们喝酒。
杨博士记得最清楚的一次喝酒是在2000年3月。当时奥瑞金公司要在甘肃农村的一个地方建制种基地,由于村里的地已承包到户,几户农民不同意腾地。杨博士找到村干部帮助做工作。按当地的习惯谈工作之前要先喝酒,工作配合得好坏要看客人在酒桌上的表现。村干部一开席就给杨博士来了个“下马威”,三四十度的白酒一瓶对一瓶往下灌。杨博士说那次他喝了至少有两瓶白酒,醉得一塌糊涂。换来的结果是农民第二天就开始给奥瑞金的制种基地腾地。
市领导推荐“大胡子博士”上电视
北京美髯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1990年获得清华大学博士学位,有过德国菲利普霍尔芝曼公司和美国摩托罗拉公司工作经历,又自费到美国做访问学者后回国创业的朱荣辉博士创办的留学人员企业。朱博士给人的最深印象是他蓄着一把艺术家式的大胡子。
说到回国创业经历,朱博士感慨万千。他告诉记者,他是2000年初决定回国创业的。当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植发展高科技企业的优惠政策,国内IT行业刚刚起步,国际上网络经济也正热得烫手。朱博士认为这时回国做事一定大有可为。然而哪里想到,2000年3月朱博士的公司刚刚办完注册手续,4月就赶上了美国股市崩盘,NASDAQ一泻千丈。一度热得烫手的IT两个字母,一夜之间成了泡沫经济的代名词,被投资商们一路追捧的IT业成了烫手的“山芋”。
IT业突然“变脸”让朱博士意识到必须走做实业的创业道路。正在这时他参加了一次由海淀科技园区管委会组织的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座谈会。会上朱博士结合自己创办企业的经历发言说,很多政府审批的事项完全可以在网上进行。早有此意的主持座谈会的海淀园负责人当即把有关部门的领导叫到现场,决定委托美髯公公司开发可以满足政府网上办公的软件系统。7月28日,由朱荣辉博士主持开发的海淀园数字园区上网运行,十几个部门、几十项业务全部实现了网上办公。刘淇市长参加了海淀园数字园区的开通仪式,也就是在这个仪式上刘淇市长知道了中关村有一位从国外回来创业的“大胡子博士”。通过刘淇市长的“传播”,市里很多领导后来也都知道了中关村有个“大胡子博士”。朱博士的交互式网上办公系统也得到了推广应用。到目前,北京市1/3的区县,4/5的高新区用上了“大胡子博士”公司的网上办公系统。
有一次,原北京市市委书记贾庆林同志在听取数字园区汇报时见到了朱荣辉博士,他对跟随的电视台记者说,“大胡子博士”回国创业的事迹很好,应该宣传报道。其实此前电视台曾多次有意报道朱博士的创业经历,但是都因为朱博士蓄着的那把大胡子不太符合出镜“规定”而“搁浅”。有了贾书记的指示,才让“大胡子博士”出现在后来的电视新闻中。
发布者:ws2012
来源:在职博士网本页网址:http://zzb.china-b.com/bszx/19164.html声明:我方为第三方信息服务平台提供者,本文来自于网络,登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若我方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反馈,我方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