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很多企业妄想借助管理大师、策划大师,追求企业管理的完美、追求完美的组织架构、完美的制度、完美的产品、完美的员工。企业中完美存在吗?这样的追求有意义吗?其实企业,就像美神维纳斯一样,残缺才是美丽的,才是长久的,才可以给员工提供发展的平台和空间。不完美的结构才好“升”以前做过一个保健醋的策划。对方雄心勃勃,想以深圳市场为出发点,进入全国市场。在产品上市的初期,老板就开始“招兵买马”。设立了财务部、市场部、销售部、市场拓展部、行政部等部门。开策划会议时,相关部门经理都来参加,各个西装笔挺,人模狗样,老板也前呼后拥很是风光。表面上看来,组织架构非常完善,但事少人多,有些人就开始无事生非。不知不觉中销售部、市场部、市场拓展部之间的配合出现了问题,职责不分,企业已经患了大企业病。企业的“头”已经很大,但“身子”很小,经营起来晃晃悠悠,每个月卖醋的收入还不够发工资。支撑了不到半年,终于宣布倒闭。初创企业,真要设立那么多机构吗?真要追求完美的组织结构吗?要按照教科书里面的说法做出“直线职能制”或者“矩阵制”机构吗?市场部要从销售部中独立吗?结构太完善了,老板怎么调整?因事设岗是理论上的说法,有时要因人设岗,要安插一些人到某些部门,要“设计”出一些岗位来。太完善的架构,使老板没有了回旋余地,进而影响企业的发展。对员工来说,组织结构太完善了,每个岗位上都有人了,下面的员工就没有了发展的空间,谁还要拼命工作?没有提升机会了,留下来就只有打工,于是人才选择了离开,留下来的只能是人手。其实做企业就是做一股“士气”,一股上进之气。“气”散了,人也就散了。不完美的产品才好“卖”微软的软件每次出来都有很多“臭虫”,难道微软不能做出完美的产品,再推出来吗?它能!但它不!它先推出测试版,用户用着不满意,提出很多修改意见,这样它的下一个版本的软件就有了很好的基础。也就是说用户站在实用的立场,帮微软进行测试。作为市场决策者,要知道市场机会之门可能只打开半年,不抓住,就永远失去机会。错过了推出的时机可能遭到竞争对手的封杀。为什么不早点推出来封杀别人呢?或利用不完善的产品来完成原始积累呢?我国VCD行业的发展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国外没有VCD行业,但有这方面的技术,国外大公司认为VCD是过渡产品,因此都不重视这个产品的开发和推广。中国企业发现了这个市场于是纷纷上马。经过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残酷的淘汰,培养出了步步高、金正等企业。现在这些企业已经向DVD产品,开始与国际大公司竞争。如果没有VCD阶段,不可能有这么大的音像制品市场,也不可能和跨国公司竞争。这就是典型的发展“残缺”产品占领市场,进而不断完善的例子。不完美的员工才好“留”对老板来说,有缺点的人是最安全,因为这样的人,可以被老板看透,老板放心。而只有老板放心,员工才能发挥最大价值。如果老板发现员工没有缺点,非常完美,这时员工的处境就可能很危险。我听到一个故事:新来的年轻职员被老板叫去。“我注意到你,”老板说,“你工作勤奋,而且在每一件事上都很认真,你是一个很善于学习的人,和我年轻时一样。”年轻人面露喜色,期待老板的嘉奖。“所以,我不得不炒掉你。”老板说。“天哪,这太不公平了,为什么?”老板笑着说:“我这里已经有过好几个像你这样的年轻人,刚来的时候他们拼命工作,拼命学习,成长得很快,后来他们都成了行家,然后突然跑出去自己办公司,拼命想挤垮我们,和他们竞争,我损失惨重呀!”所以有时,要展示自己的缺点给老板看,让老板完全了解自己。让自己在老板面前“透明”,只有这样才是最佳策略。不完美的老板才好“跟”成功的老板都有明显的特点,有些老板是完美主义者,他们对下属是“高标准、严要求”,下属在这样的要求下“茁壮地成长”,许多职业经理人回首往事时,都很感谢当初的上司。但我们还看到,很多企业的老板是有明显的缺点,不是完美的老板,他们或是学历不够、或是知识不多、或是身体不好、或是性格不成熟,于是怀疑,这企业有发展前途吗?换一个角度来看,也许正是因为他们的不完美,才造就了企业的成功。不完美的老板,知道自己不擅长的地方,才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这些是具有良好团队精神的基础,也是企业成功的基础。而完美的老板,往往对员工有太多的要求、太高的标准、太多的挑剔,很容易忽略别人的长处,而只看到别人的短处,容易忽视主流,纠缠于细节,影响团队的合作。
发布者:ws2012
来源:在职博士网本页网址:http://zzb.china-b.com/bszx/19610.html
声明:我方为第三方信息服务平台提供者,本文来自于网络,登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若我方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反馈,我方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