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龙网
咨询热线: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在职博士 > 在职博士英语

汤姆·彼得斯谈管理教育

在职博士网    zzb.china-b.com    发布时间:2014年07月08日    来源:育龙网
当汤姆·彼得斯就商业教育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时,没有人会感到惊讶。近20年来,这位自称“职业呐喊者”的人一直在致力于个人和企业的激励事业,试图改变他们思维、工作和生活的方式。“拥抱变革”、“在工作中投入激情和热情”、“为每个人欢呼”等等。这样一个致力于重振世界从业大军士气的人,肯定会对员工们所受的教育问题很感兴趣。因此,像汤姆·彼得斯这样一个狂热的现实反对者,对管理教育的状况提出有争议的观点是毫不奇怪的。他那与传统格格不入的观念,使他被称作“最好的朋友和最可怕的魔鬼”,这种评价也同样适用于他对管理教育的看法。对于管理教育,他既是最狂热的倡导者,同时也是最严厉的批评家。通过几十年的经验和研究,他对商学院教育中什么是正确的和什么是错误的有着不同寻常的看法,并提供了许多如何改进的建议。1. 您是否认为商学院的教育能为其学生未来的管理生涯打好扎实的基础呢?我觉得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尤其对我这样一个在斯坦福、哈佛、凯洛格等大学环境下成长的人而言。这就好比在问我“你认为美国的零售业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吗?”一方面,你可以从宁曼·马库斯的圣诞礼品单中,花275,000美元购买一辆希特勒骑过的摩托车或者其他一些昂贵却没有什么实用价值的东西;另一方面,在沃尔玛超市花9.95美元,你就能买到一些不错的东西。2. 这和管理教育有什么联系呢?可能我一直在注意整理自己的思路,而没有留意我的说话对象:你和读者。当谈到“管理教育”时,人们总是联想到哈佛、斯坦福、芝加哥等大学。然而这就如同在谈论零售业时,人们总想到第凡内或者宁曼·马库斯,却没有想到还有沃尔玛超市一样。管理教育包括很多方面:一个38岁的人,通过5年夜校的学习,获得专科、本科或甚至硕士学位,是管理教育的一部分;企业人员到凤凰城大学参加为各行各业的人提供的课程,也是管理教育的一部分;还有网上的一些免费的或是每年30,000美元的技术和管理课程,同样也是管理教育;当然还有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提供的管理教育……所有这些都是管理教育的内容。在所有的管理教育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企业所做的管理培训。企业现在所做的一些事情比哈佛大学或者斯坦福大学所做的还有意思,而且,在近10到15年中,企业一直在做着这种努力。像IBM公司对网上培训所做出的努力,其程度之大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因此,我对管理教育基本上还是持肯定态度,因为我看到管理教育正在进行着大量的尝试,比如在授课渠道等诸多方面的尝试。3. 收购者应该贡献什么你指的是这些管理教育所进行的大量尝试以及他们所提供的课程广度吗?当然啦!谈到理想的管理教育,我的脑海里就会浮现这样一个情景:一个34岁的本科毕业生,得到了第一份主管的工作。这个人认识到自己需要深造,于是他/她上网,或者去了金门大学,或是选择一所离家较近的培训中心学习。晚上7点钟,工作了一天之后的他/她走进了教室,而她的老师每天晚上给这些34岁的人讲授会计课程,而这些学员确实有愿望来学习,因为他们想在工作中得到提高。这才是真正的管理教育。其实,已经有许多这样的教学模式,这就是我们的优势。我们已经建立起了一种有组织的非正式教育系统,来为那些成年人,而不是刚出生的小孩子,提供这种非正式的教育机会。4. 您认为这种现象代表了当今管理教育的本质吗?是的。关于管理教育,我更感兴趣的是看到一个被施乐公司解雇的36岁员工,因为想到东罗彻斯特开饭馆而希望得到一些实用的管理教育。对我而言,这才是问题的核心。5. 您说过把管理教育和哈佛等同起来是不确切的。为什么呢?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我认为芝加哥、罗彻斯特、哈佛和斯坦福与管理教育根本没什么关联性,因为它们并非代表着管理教育的全部。斯坦福大学每年培养300人,哈佛每年培养600人,这些数字只是所有管理教育的沧海一粟。不错,这些大学的确培养了不少首席执行官,而且,很多有关管理理念的研究工作也是在这些大学中进行的。这些我并不否认。只是我认为这些并非管理教育之所在。他们完全是两个概念。一个是管理教育,而另外一个是进行研究和引导思维,二者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事物。在接受此次采访之前,我不断告诫自己不要掉入斯坦福/哈佛的陷阱里,因为那不是管理教育,就像第凡内不代表零售业一样。我给自己写了一张纸条:“不要谈论哈佛和斯坦福”,因为他们与真正的管理教育无关。我完全认可像比尔·夏朴这样的教授,经过努力获得了诺贝尔奖;但我也同样认可刚才所讲的那个中型会计师事务所的负责人,为在加利福尼亚大学进修的成人讲授管理课程。他/她同样也是管理教育者。6. 您是否认为企业已经对那些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不那么偏爱了呢?我认为他们早已经不那样了。我记得在四、五年前曾经参加过一个商学院的教育会议,一个来自花旗银行的人说:“我们对MBA已经不再感兴趣了。他们特别贵,而且他们并没有受到很好的培训。我们更感兴趣的是来自罗得岛设计学院的怪才或者对生活抱有独特态度的人。然后我们再对他们进行商业培训。”7. 有的学生认为从某些名牌学校毕业能给他们带来更多机遇,您觉得他们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吗?不,我不认为他们这种想法是错的。我不否认,整个社会还是比较认可“证书”的。我本人就曾经被多次问到这个问题。当一位妈妈或者爸爸问我:“我的孩子应该上商学院吗?”如果我说“不”的话肯定会挨骂。人们还是认可卡内基、斯坦福、芝加哥大学学位的价值,否认这一点是很愚蠢的。但是我对教育有着自己完全不同的看法。教育是将一群充满激情的、不同寻常的老师和学生召集在一起,并鼓励他们去创造一个从未有过的新天地。如果最后你需要证书的话,三年之后我们完全可以给你一张,只要你没有杀掉老师或者干出其他什么非常出格的事情,你就能获得一张证书。所以我认为,那位花旗银行的职员能说出“我们不会因为你是一个名牌大学毕业的MBA,就没头脑地给你90,000美元的年薪”是一件很令人振奋的事情。越来越多的公司都在尝试着他们自己的管理培训,他们说:“我们宁愿自己作培训,只要给我们一个有价值的人就可以了。”8. 您是否认为文科和管理教育的紧密结合将有助于改善商学院的教学呢?是的,完全正确,绝对正确,而且肯定是这样的。是的,这也是我所认同的所谓教育的基本概念。我认为我们应该在小学和中学里多增加一些美术、音乐和戏剧等课程,我还认为我们的企业界可以与其他大学多进行一些合作。我认为,无论是在医学、法律还是机械工程领域中,职业教育普遍有一个致命的弱点。我想,任何一位有思想的法学教授或是一位开明的医学教授都会赞成我的看法。因为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果你要真正取得成功的话,只具备一些解剖学的知识是根本不够的。我有一个朋友叫大卫·凯莱。他在加利福尼亚的帕罗阿托有一家公司,叫艾迪奥公司,他同时还是斯坦福大学里唯一一位没有博士学位的终身教授。艾迪奥公司在各个方面都称得上是美国产品设计公司中的佼佼者,而大卫也成了建立创新性企业的权威。他和一位同事在斯坦福大学工业工程系创立了一个产品设计三部曲的课程。这个课程的美妙之处在于它涵盖了三个学科的内容,那就是三分之一的工程、三分之一的艺术和三分之一的商学。我相信在美国它是独一无二的。9. 您本人所受的也是这种多学科混合式教育吗?不是,而且对此我感到很不满。我不满的是,我在康奈尔大学读了五年半的本科,但从未从工程学的框架中跳出来,学习一些文科知识。我从18到23岁都是在那里度过的,出来时却没学到任何东西。我在毕业后的37年中和每一任工程学院院长都谈过,并告诉他们:“你根本没有好好培养我,我很生气。”还有一件让我生气的事就是,我又花了5年时间在一所像斯坦福这样有名的学校读MBA,而它也毫无例外地从未跳出传统商学院的教育模式。这里有非常好的师资,他们都从事着一些不同寻常的研究以及其他工作,而我从这所鬼学校中所学到的知识也无法超越这块200英尺×300英尺见方的土地,这真是让人感到羞愧。在商学院就读的那几年,在300名学生中,我结识了两、三位企业界的朋友,他们都学得特别好。他们的学位里都有文科成分。我记得有一个小伙子获得了双学位,他主修的是沟通学,辅修的是心理学或者类似的领域。我觉得他这样就特别好。顺便说一下,我想无论是文科院校还是商学院,其实都不赞成这种多学科结合的学习方式。这并非光是商学院院长的错。10.问世已有20年了。在该书中,您对当时所有大学管理基础课的传统思维方式提出了挑战。那么,对于目前正在教授的大学管理基础课,您认为哪些做法值得提出质疑?我现在已不在商学院里了,所以对现在发生在商学院的事情不像以前那么了解。我必须承认,在1982年我和鲍勃·沃特曼大声疾呼的那些事情,现在的商学院都已处理得相当好,这并不是因为我们的研究工作,而是迫于现在的压力。企业课程在20年前并不普遍,而现在却多如牛毛。20年前,能带孩子来参加各种领导技能培训课程是闻所未闻的,而今呢,虽不能说多如牛毛,但也是非常普及了。11.什么是当今教育者应该给未来管理者的最重要的忠告?不要把任何事情看得过重,我的意思是:根本没有什么传统公理可循。“安然事件”告诉我们甚至价值也失去了原有的意义。我之所以这样讲,不仅是因为我过去是安然公司的狂热追捧者,还因为我曾经一度是杰夫·斯基林的老师,他曾是原安然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在麦肯锡公司培训时,他在我的小组里。所以最大的教训就是不要把事情看得过重,而且必须极为灵活。其它的都不重要。12.您好像很看重人的好奇心和独特性,认为这些品质对个人的成功是非常重要的。是的,但是我想说明的是,我欣赏这些品质是因为我们的时代很怪异,而不是说我专门喜欢那些性情古怪的人。这是一个怪异的时代。13.管理教育者如何让他的学生们为这个怪异的时代作好准备呢?您如何教导学生具有好奇心呢?您又如何教导他们具备创业精神,并让他们献身于所从事的事业呢?我认为这些品质是无法教授的。这些都是一些个人价值取向问题。如果汤姆·彼得斯商学院明天开学的话,有25%到35%到校学习的男女老少,可能根本没有大学学位。他们可能已经自己闯出了一条生路,经过省吃俭用,经过挣扎和奋斗,已经在自己生活的拥有1万人或1千万人的城镇里建立起自己的企业。另外,我还感觉我们过于强调学习成绩而忽略了才能展现,尤其是在一些有权威的商学院里。大约在两年前,查尔斯·汉迪和伊丽莎白·汉迪出版了一书,书中描述的是一些白手起家的人创建了非同一般的公司或企业的故事。在一次讲座中,查尔斯对我说:他书中的人物基本上没有一个受过很正规教育。事实上,他们当中很多人,在学校里是成绩不佳或者最能胡闹的学生,被人们看成是怪异人物。这些人,才是我想象中我的商学院的学生。他们当中可能有70岁的老人。我还喜欢招收那些19岁就被大学劝退的二年级学生,还有那些充满激情、决定要建立自己企业的70岁的老太太们,商学院中70岁的老人还不够多。14.管理教育者必须如何做才能站住脚并有望成功呢?必须招收各色各样、不同背景的学生,再配备各色各样、不同背景的教师队伍,这种做法对双方都不无好处。我所说的多样性是指他们的背景、年龄等等,如果能接受一些不同文化背景组合的学员就更好了。我是非常赞成这样做的,但这是多样化的下一个目标。在教育界发生的一件非常重大的事件是,常春藤联合会中的7所大学里有3所聘任了女校长。最近聘任的这位女校长叫雪莉·逖蔓,她是去年在普林斯顿大学就职的。我读了一篇逖蔓博士的采访文章,她谈到要冲破普林斯顿传统守旧的做法。她说:“我认为我们可以吸收一些绿头发的学生,我们还可以吸收那些粉头发、蓝头发甚至橙头发的学生入校。”15.您认为在今后50年中管理教育的三个重大变化是什么?网络,网络,网络。砖砌的教室都消失了。没有别的了。坦率地说,我认为网络教育才是高中教育的延续。我认为它才是大学教育的本质无论是综合性大学教育还是商业培训。我认为,无论学员来自世界的哪个角落,他们都可以自由地选择他们希望学习的课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某个商学院给他们编排的课程。我还想下这样一个结论:那就是20年以后,可能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大学学位的事了。取而代之的是在每个人办公桌后面的墙壁上,挂着一系列的课程结业证书,这些课程大部分是网上的,也是由于他们为了完成不同的工作项目而取得的。举例而言,我接受了某个项目,然后我找到某个网上学习中心有这样一门课程,它正好能够填补我正在做的这个项目的知识空白。而这好几百个课程就构建了我的“正式教育架构”。16.怎样才能让网络教育发挥作用呢?换句话说,由于人们的能力所限,网上学习是否属于那种一般人觉得高不可攀的高端产品呢?网络教育已经开始运作并发挥作用了。IBM公司好像有70%的培训是在网上进行的,而他们只用了非常短的准备时间,好像只用了24个月。这样做还节省了很多钱,大概有几百万美元呢。我并不认为网络教育是一种一般人觉得高不可攀的高端产品。首先,人们已经给了网络教育很高的评价。比如在IBM公司,人们对网上培训的评价就比课堂式培训的评价要高。几年前,国家科技大学就是网络教育的先锋之一,而且还得到了很高的评价。所以我认为,说网络教育是种一般人觉得高不可攀的高端产品是不对的。第二点,这种说法也不切实际。因为10年后长大的年轻人,都是伴随着Xbox、GameBoy和PS机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从2岁起就坐在计算机屏幕面前。他们的电脑和上网技能肯定会超过我们,而今后的电脑网络技术也会比我们现在发达得多,那将是一个完全不同的天地。我也认可那些混合网络教育模式。和我太太在同一家装潢公司工作的前任市场主任,最近辞职去了一家建筑公司。她的丈夫是公司的技术老板,而她则是业务老板。她今秋报名参加了DukesFuqua商学院的一个非常、非常、非常好的远程MBA课程。课程为期20个月,其中她的在校时间总共为8星期,要么在北卡罗来纳州的Fuqua总院,要么在德国法兰克福的Fuqua分院。其余16个月的时间则为网上学习,其中一部分内容是每天晚上参加三个小时的网上聊天室。这真是很好的混合型教育模式。我认可混合教育模式,但是我觉得这并不是一种必要的模式。尤其是在10年后,宽带技术实现以后,人人都具备了无限的电子技能,而那时网上学习的质量将是现在的十倍以上。网络教育已经开始运作了,但尚处于初级阶段。让我们等着它成熟的那一天吧。编者按:本文最初发表于美国2002年五/六月刊。文中两段未涉及管理教育的文字已被删去。本译文发表于2002年11月来源:中华培训网 :蔡文燕

发布者:ws2012

来源:在职博士网本页网址:http://zzb.china-b.com/bszx/20108.html

  声明:我方为第三方信息服务平台提供者,本文来自于网络,登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若我方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反馈,我方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在职博士网 2003-2022 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0011号
沪ICP备130023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