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越来越庞大的考公务员队伍中,应届毕业的博士生成为数量迅速增长的一族。包括清华、北大、社科院、人大等名牌高校在内,考公务员成了博士生的一个普遍选项,在那些从校门到校门的年轻博士生中,未报名者成了稀有动物。
我坚定地认为,这不是好事。这种现象至少说明了两点:当公务员总的来说利益巨大,对博士生们有莫大的吸引力;博士学位比较好拿,因此博士生们才会不顾机会成本与年龄劣势,甘愿与硕士生、本科生、大专生同场竞争。
有人会说,公务员收入并不高,许多人考公务员是盲目跟风。这不是事实。在中国现阶段,工资常常不是收入的主体,奖金、灰色收入、福利待遇等等才是收入的主要来源,加上出国、培训、晋升等方面的好处,使得公务员成了香饽饽。毕竟,博士的就业形势总体上要好于学位较低者,处在高速扩张中的地方高校对博士几乎是有求必应。对国人来说,当高校教师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但博士一族则纷纷意识到,当公务员是更好的选择,也胜过了上外企、到大公司,别的出路更不必提了。
这是好事么?显然不是。学而优则仕是我们在农业经济时代的传统,但长期奉行“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与“官本位”的结果是中国错过了工业化、城市化的全球第一波,进而造成了中国近代的痛苦经历。博士考公务员热很可能彰显了一种社会现象:官本位的复苏。这才是值得警惕的,因为这将妨碍我们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而可能影响到中华民族的复兴进程。
博士学位好拿的现象同样值得深思。每年招生5万多使得中国在校博士生数量已经名列世界前茅,但中国博士的质量却难说达到了同样的程度。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因为中国恢复研究生培养制度才20来年,欧美国家则经历了逾百年的历史,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高级人才培养制度。
以美国为例,整个博士阶段,理工科通常是3-4年,人文与社会科学5-15年不等,通常为7年左右。每个人都有一个由3-5专家组成的指导委员会,按一定程序对博士生的学习进行指导和检查。在学期间发表文章与否并不重要,学位论文是关键,达不到要求者不能毕业。整个制度设计体现宽进严出的特点,培养出来的人才质量比较高。美国科学发达、学术研究水平高与此有相当的关系。
反观中国,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博士生的学制偏短,无论是文科、理科还是工科,也无论是否跨专业报考,一般都是3年毕业,总体上延续本科、硕士阶段“严进宽出”的特点。博士培养制度的设计主要是为了培养高级研究型人才,但中国目前的设计却难以实现这一目的,通常的模式是:第一年修得规定学分中的大部分,第二年发表文章、开题、写论文,第三年答辩、找工作。真正用于研究的时间只有大约一年时间。而对于需要赚取生活费或筹集学费的博士生而言,上述研究时间还要打折扣——大部分的时间用于与研究、学习关系不大的经济活动,已经成家者还有家事的打扰。可见,能修完学分、发表规定数量的文章、按期拿出一篇10多万字的学位论文已经是尽力了,学术创新对他们实在是苛求。
有必要指出,学制短、“博士好拿”也导致现有官员热衷于获取博士学位。由于官员们握有资源,导致具有把关作用的“严进”变成了“宽进”,“宽进宽出”自然不可能培养出高质量的博士。可见,这样的官员拿的不过是“真的假文凭”,他们并没有学到东西,却降低了博士平均水准,损害了整个博士培养制度。
从上面的分析可知,博士考公务员热给我们的启发至少有两点:
第一,政府的功能是服务,政府在市场经济中如何提供有效服务,引导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等方面还大有工作可做。博士考公务员热凸显政府支配社会资源的权力太大了。虽然近年来行政改革的力度很大,但简政放权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行政部门权力过大的现象越来越突出。
第二,现行博士培养制度到了改进的时候了,否则,中国在体现国家总体实力的科技水平、管理水平等方面永远难以赶上发达国家水平。改进的办法是:延长博士生学制,给博士生提供进行学术研究的必要物质条件,在此基础上,把博士培养的原则从“严进宽出”改为“宽进严出”。虽然有的高校已经开始延长博士生学制的尝试,但整个博士培养制度的调整,靠个别高校是远远不够的,教育部应该拿出设想和方案来。
发布者:ws2012
来源:在职博士网本页网址:http://zzb.china-b.com/bszx/20541.html声明:我方为第三方信息服务平台提供者,本文来自于网络,登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若我方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反馈,我方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