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本年起,浙江大学开始改革
博士生招生办法,英语成绩和专业成绩不再是
博士生录取的刚性条件,而科研素质将成为浙大招收
博士生的首要标准。
联系到目前“全民学习英语”、“英语成为为各种检测的重要标杆”这一大环境,浙江大学此举,可以说是可贵的一小步。
英语很重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也确实需要大批精通英语的精英,从提高自身素质的角度考虑,大量人将大量精力投入到英语学习中,这些都是实情。然而,每个人都必须学好英语,否则就无法在这个以汉语为母语的国家里生活工作吗?显然不是。相信这是多数人对英语的认识。
可是,现实是另一回事。英语,中国学生不能不学,否则升不了学、毕不了业。纵然你的研究方向是中国甲骨文,首先也要亮出英语等级证书来证明研究的资格。
于今,总算看到一丝光亮,似乎在不久之将来,不会强迫每个人非学英语不可了。说光亮,是终于有学校,且是名校,认可、宣扬并力行不是任何人都必须学好英语不可。说一丝,是中国之大,认可、宣扬并力行之的学校仅仅一个浙大,且仅限于部分专业的博士录取工作中。
有光亮,有希望总比没有好。至少给人以正视、辩论的支点。换个角度思考,“全民英语教育”当然有它的合理性与积极意思,不必一棍子打死,问题是我们长久以来缺少对合理与不合理、积极与消极等诸多地方的科学分析,执行了就是,“全民”了就是。这是一种比较简单化的操作思路,说白了,难免流于片面。
现行做法其实也损害了英语教学。既然英语教学必须面向全民,则教学与检测标准也只能是低层次的全民标准,而全民标准是培养不出来高层次的专业精英的。反过来,在教学、检测中过于偏向专业标准了,基本上非常于与全民过不去。令无心于此、无用于此者白忙活,令有心于此、有志于此者学之太浅、食之无味!
现行全民英语模式的真正效果,也就是给少量专业人士提供了学习氛围;给相关团体提供了一个淘汰、选拨的庞大基数而已,这氛围与基数的代价实在太大。该有多少人为学英语而学英语,学英语为了忘英语啊!虚耗了多少人的光阴,将多少专业天才永远挡在了本专业的门外。
吾生也有涯,不可能学尽天下值得学的课程,乃尽量掌握于己有更大用处或更大兴趣的知识;吾生也有幸,生活在分工明确的现代社会,因为其它地方知识缺陷造成的不便,自有专业人员帮我解决。学我所欲学,精我所欲精,一边贡献着自己的精学成就,一边享受着别人的精学成就,不是很惬意的事吗?
终于有一所学校认可、宣扬并力行了“不是任何人都必须学好英语不可的”,这只是民间的一小步,但过往的经验告诉我们,大量重大变革在最初都来自于民间有益的勇敢尝试,开始也许青涩甚至失败,过程也许曲折漫长,但只要是正确的科学的,最后都会推广开来,形成不可阻挡的力量——自下而上的过程,也是一个接近真理的过程。从这个意思上说,这一步虽然小,但是有力量。许斌
发布者:ws2012
来源:在职博士网本页网址:http://zzb.china-b.com/bszx/21797.html
声明:我方为第三方信息服务平台提供者,本文来自于网络,登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若我方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反馈,我方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