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的流逝,刚考上中心的喜悦已经渐渐淡去。现在,更多感到的是压力。本来早就打算将自己考中心的经验和教训写下来,一来为自己的
考博经历作一个总结,二来让后来者能够参考,也算对我备考过程中得到的许多帮助的回报。但是我是一个懒于动手的人。于是这个计划就一直拖到今天才开始付诸行动。至于什么时候能够完成这篇文章则又是一个未知数了。这篇文章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我的应试心得,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放在这里也算是一个前车之鉴,希望能对那些正在或将要向中奋斗心的准博士们能有所帮助。全文的第二部分是本人的备考心得,主要是对一些参考书的个人评价。在进入中心之前,我的经济学完全是自学的。对我来说,书就是全部的老师。每每为一本好书击案叫绝时,总遗憾于无人引见而相见恨晚。而每每为一本垃圾书大倒胃口时,则又总是遗憾于无人警告而浪费时间与精力。有鉴于此,我列出一些自认还不错的书,但愿能让后来人少走一些弯路。1.经验和教训考中心的最大难题是信息和信心的缺乏。经济理论范围广泛、流派众多,中心的考卷将作重在那些方面是准备中必须首先了解的东西。在备考期间,我主要有两大信息来源。其一,是中心的网站/cn。拜其所赐,使我们这些远在千里之外的考生可以轻松获得大量信息。相信大家对它已经非常熟悉了,我也就不废话了。不过在搜索中还是有几点需要注意的。首先,通过网站可以连接到多数老师的主页,其上的内容都非常丰富,一般都有老师发表的文章,授课的讲义,对学生的要求等等,对于了解和选择导师非常有帮助。其次,注意中心的论坛里如考研咨询等栏目。而且对过去的帖子也不要放过,有很多好东西就隐藏其中。再次,对于贴出来的中级计量经济学的讲义一定要看一遍。中心的计量经济学历来考得不难,因此结合这个讲义把古扎拉蒂的过一遍,计量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其二,也是更重要的,找一位中心的学生取取经。中心的网站虽然内容全面,但还有一些关键的信息在网页上是找不到的。比如说,中心
考博试题的难度、题型,中心授课使用的教材等。与一位过来人聊一个小时的所得远大于从其他途径得到信息更有价值。但是,这样的机会并不是人人都能找到,我也就不多说了。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考博有三门课程:英语、数学和经济学。孙子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为了在这三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必须首先了解它们,然后再有针对性地进行准备。就我的感觉来说,三本考试中,经济学最难,英语次之,数学则最简单。1.1经济学中心的经济学专业课出题向来很难,不管是考研还是
考博都是如此。2003年总共61个考生中,只有3个人的分数超过了60分。因此,怎样在这门考试中获得好成绩,就是所有考生必须要面对的第一个难题。就我的感觉,在经济学准备过程中最重要的,也是广大考生最缺乏的,就是信息。现代经济学内容丰富、流派众多,要全部掌握即不可能,也不必要。应试的关键是要找到中心出题的方向。只要方向对头,准备充分,考过线并不难。经济学考试包括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的内容,各占50%。就这门考试,每年中心都会给出参考书目。大概就是、、曼昆的和罗默的那几本。而每年列出参考书的那个通知也就注定成为了被点击最多的帖子。还记得我在准备的那几个月中就起码将那则通知看了30遍以上。一字一句都不肯放过,生怕漏过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不过就我的经验,那几本书还不太够应付考试,还可以再参考中心的研究生课程的教科书。它们分别是萨金特的,马斯科莱尔的,龚六堂的。就2003年考题来分析,只要将那本书学透,宏观部分除最后一道大题外都应该不难搞定。再加上将动态规划掌握,摆平最后的那道大题,宏观的50分应该基本尽收囊中。至于微观50分就相对难搞一些。主要是微观最后一道大题实在是太那个了。反正考试时,我是看了那道题一个小时却一个字也没有写出来。眼看旁边的考生下笔如飞,更是急得满脑一片空白。也难怪每次考完后都有人在论坛上发泄不满。入学后听平老师说,这些题目中的模型都是他从经济学文章中取的。乖乖,别人想了几年才写出的文章,要我们在短短几个小时的考试中解出来,当然非常困难了。因此,我对微观部分的复习是没有什么发言权的。我的感觉是,要至少看完一本高级微观经济学的书,掌握微观的全貌。同时在准备中多做一些题,掌握分析问题,建立模型和求解模型的常用技巧。同时也要注意一些特定的名词。1.2英语英语是三科中唯一北大统一命题的考试。按北大英语
考博培训班主讲老师的话来说,这个英语考试与国家
四六级乃至GRE、TOFEL这些考试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是水平测试,而其他则属于能力测试。这门考试的主要目的就是在数千考生中划分出英语水平的高低。更重要的,通过它刷掉绝大多数的考生。因此,它的难度也就相当的大且不固定。感谢北大的透明政策,在网上公布了所有考生的成绩,可以让我们在成绩的统计中获得许多很有意思的信息。2003年北京大学博士考生中参加全校英语统考的共有2627人,其中有258人分数高于60分,占总人数的9.82%。而高于70分的则总共只有区区46人。英语考试的难度由此可见一斑。不同院系的英语考试成绩有着很大的不同。若以及格率作为指标,新闻学院的成绩最好,及格率为29.41%。其次就是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为27.94%。再次为光华管理学院,为17.94%。至于同属于经济专业的经济学院则为7.82%。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报考经济中心的考生英语水平相对比较高。所以被广大考生喻为生死线的英语分数线对中心考生的影响并不大。但是这并不是说可以放松对英语的复习。事实上,在强手如云的中心考生中要想获得可怜的几个录取名额,更需要在英语这科上取得高分。最近听小道消息说,学校觉得03年的试题太简单了,准备增加04年的难度。所以明年的考生要面临更严酷的挑战了。英语,是北大唯一举办考前培训班的考试科目。虽然培训班的费用奇贵。但是就我的感觉而言,这几百大洋是绝对值得花的。上培训班有两个好处。第一,它可以让你了解并熟悉考试的题型和难度。为了更好地检验考生的英语应用水平,北大的考题中有许多独特的题型。比如Paraphrase,比如没有选项的Close等等。如果考前没有进行过这方面的练习,而在考场上才初次谋面,那就大大的不利了。第二,也是更重要的,通过上课可以让你迅速进入状态。北大的培训班分为两期,一次是一月份左右的功力提高班,一次是考前一星期的冲刺班。通过上这个课,可以非常容易地调整好复习的节奏。我去年的复习历程是。首先,在一月以前将GRE的红宝书背一遍。然后在一月上完了功力班后开始对英语作系统的复习。至于复习的方法和重点在课上老师都会讲的。最后,在上冲刺班时再对所有的内容快速地过一遍。最后在考试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分数。1.3数学中心的三门考试中,我觉得数学是最简单的。其难度大致与考研的数学三相当。再加上出题老师又特别体贴,一般一道大题中只需选作几道小题即可,这实际上又降低了难度。我的建议是,先找一本经济数学书仔细学习一遍,打下一个比较扎实的底子。毕竟考试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今后还要常用这方面的知识。在临近考试的时候,找一本数学三的考研书把内容过一遍,数学部分也就差不多了。至于计量经济学,就我所了解,一向都考得不难。去年我就是看双学位的笔记,再看古扎拉蒂的上册。不过04年是否还是这么简单我就不敢打包票了。如果想深入一点的话,我觉得可以看一看Greene的这本书。另外要注意在平时的复习中练习解题的速度。就我考完后与众多考友的交流得知,没有答完题目的也是大有人在。2.准备心得2.1微观部分我的感觉是,微观部分很难准备,考完了更觉得微观部分没法准备。这可能是因为我的水平太有限的缘故吧。但是没法归没法,准备却还是一定要准备的。在备考过程中,我参考微观方面的书籍有马斯科莱尔的,瓦里安的,杰弗瑞.杰里的,瓦里安的,平新乔的等。之所以要看这么多书,是因为可以相互对照参考,不会在某个地方被卡住。这样实际上可以加快学习的进程。否则,一个地方想不通,就很影响对后面内容的理解,反而很慢。这些书,我推荐将马斯科莱尔的那本和瓦里安的高级教程合在一起看。作为准备微观部分的主打。马斯科莱尔的那本绝对是最值得看的微观教程。这本洋洋洒洒的巨着,在网上有网友形容为微观经济学的屠龙刀。此话一点不假,若能参透其中的所有内容,对付考试绝对是不在话下。它的逻辑体系非常的清楚,讲述也非常的详尽。但是其内容十分庞杂,也很艰深,想自学把他的内容全部弄懂即不必要,也不可能。而瓦里安的那本块头远远小于前者,难度也略低。但是也许是要照顾篇幅的原因,也许是翻译的问题,我总是觉得书中有些地方难以理解。这时就可以到马斯科莱尔的书中看相应的部分,一般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我的学习策略是,以瓦里安那本书为依据,确定看马斯科莱尔那本中的哪些内容。在看了后者一个部分后,再回头看瓦里安那本的相应部分,并做题。这样把两本书过一遍,微观经济学的整个框架应该了然于胸了。剩下的就是通过不断的训练提高解题的能力了。至于平老师的,这本书在中心考生中可说是无人不知。其重要性就不用我废话了。就难度而言,我个人感觉它应该属于中级偏上。平心而论,市面上写得比它好的中级微观教材也不是没有,但是在中级中它的难度最高;它的作者是出题人。因此,它是微观必备书之一。最后特别要提出请大家注意的是,上财出的那本中文版翻译得极差,错别字多都不说了,关键是连公理都能译错,有些句子甚至需要译回到英文才能理解。当然这本书的英文版是写得很好的,推荐看英文的影印版。其他的书,可以视个人的情况决定看不看或怎么看。习题嘛,十八讲和老瓦那本的题最好都做一遍。这样微观才可以说得上是尽了人事了,至于最后的成绩,就只有各安天命了。2.2宏观部分宏观部分准备时主要用了两本书:戴维.罗默的和萨克斯的。戴维.罗默的,这本书是中心的指定参考书之一。其第一版由商务印书馆翻译发行。第二版的英文和中文版由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发行。推荐大家阅读英文的第二版,可绕开蹩脚翻译带来的不便。在网上有网友称这本书为宏观经济学的超级大综述,真是一语中的。就我看来,这正是这本书最大的优点。一般的教科书由一人或数人撰写,往往难以跳出作者的思路和流派。而这一点对高级经济学的初学者极为不利。但是,看罗默的这本书就不用担心会碰到这种问题。可以说,看完了这本书就可以对现代高级宏观经济学有一个大概的认识,并掌握宏观经济分析的一些常用的思想。但是,这本书绝对不是很好的应试工具。怎么说呢?原因有二。其一,该书所用的数学工具不够。阅读该书并不需要变分法、最优控制及动态规划等知识。不过,这句话反过来说就是,看了这书,你也学不到那些方面的内容。由于避开了这些数学工具的使用,该书某些地方显得有些罗嗦,思路不够清晰。其二,在中心作为宏观研究重要工具的动态规划,在这本书里几乎没有提及。这就意味着,光靠这本书是无法应付考卷中宏观部分那道20~25分的大题的。因此,我的建议是,那些刚进入高级宏观经济学领域的同学先看这本书,对领域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对常用的模型有一个初步的掌握。然后再进入到下一步的宏观学习中去。此时可以以蒋中一的和龚六堂的为主打。吃透了这两本书,宏观基本上应该拿下了。看完了罗默的那本,再看这本就觉得有些简单了。不过这本书还是要仔细读的。在03年的考题中,宏观部分除了最后一道大题外,其他的题目靠这本书的内容就足够解决了。这本书的习题也很简单,做一下也不会花多少时间,可以拿来练练手。至于萨金特的,去年一位中心的师兄是向我推荐过的。但是这本书自学起来很不好懂,我也就没怎么看。结果宏观最后一道大题就没有完全解出来。惨痛啊!如果谁想在宏观中取得高分,那么可以看一看这本书的一、三、五这三章。布兰查德的也是一本很好的参考书。难度介于罗默的那本和萨金特的那本之间。有时间的话可以看看这本书的二、三、四和八这四章。2.3计量计量在数学考卷中占的比例不大,难度也不是太高,我去年并没有投入太多的精力。我是一边参考中心双学位的计量课笔记,一边看古扎拉蒂的相应部分,这样准备的。考完后感觉还行。明年是否会延续今年的难度和分量就不得而知了。对于希望把计量准备得充分一些的同学,可以看Greene的这本书。推荐使用清华出的第四版。这本书的好处在于,它前面有四章是对矩阵代数、统计推断等内容的复习。看过后,这些基础的东西就比较扎实了,对数学部分的考试也很有帮助。这本书把一至七章看完就差不多了。对付入学考试应该就够用。除此而外,也可以参考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的这本书的前四章。它写得比Greene那本略微容易懂些,习题也容易一些。2.4其他除了以上提到的参考书之外,还有几本非常好的参考书很值得一看。蒋中一的。对于数学基础比较差的同学,这本书是最好的复习起点。其讲述非常耐心细致,基本上不会出现看到哪个地方被卡住的情况。即使数学基础好的人,也可以把这本书再读一遍,就算是复习一下,也一定有收获的。蒋中一的。这是绝对的经典,推荐必读。这本书是我所见过的介绍动态优化理论最好的教科书。绝没有其他动态优化教材的那种艰涩。对于定理和公式,书中并不仅仅给出证明就完了,而是耐心地将为什么要这样做解释得清清楚楚。如果这个世界上还有一本动态优化的书能让人读懂,那么一定是非它莫属。另外,在书中还介绍了很多经济学的模型,看了对宏观考试的准备帮助极大。龚六堂的。龚六堂的动态优化课讲得是非常精彩的。但是他写得书就逊色一些了。这本书写得很数学化,少了蒋中一那本中为什么要这样做的解释。自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这本书无论是在难度,还是在广度上都超过了蒋中一的那本动态。可以作为看完了老蒋那本书后的进阶学习资料。这本书中,除了涉及到随机的内容之外,推荐都看一下,并且把题做一下。03年考试宏观的最后一道大题就几乎与这本书的一道习题一模一样。这本书拿下了,宏观基本无忧。高山晟的。微观与宏观中常用的数学工具和分析方法这本书中都有介绍。看一看对宏观微观都有帮助。罗伊.温特布劳。Sydaseter。这两本书可以作为复习数学时的参考书。3.诀窍最后,如果说考中心有什么诀窍的话,那就是一句话唯勤而已。从去年9月到今年3月这半年中,我看了半米厚的书,写完了10厘米厚的草稿纸,用掉了一瓶多墨水,白掉了一把头发。但是,英文说得好:Nopain,nogain.这些努力并没有白费,这就足够了。后记写到这里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这篇文章在写了半年多之后终于快要结束了。正如我前面说的那样,我是一个懒散的人,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任何事情在我这里都以龟速进行。若不是很多朋友向我打听中心
考博的信息,这篇文章还不知道会在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呢。我太能理解那些朋友们的渴望了。因为,去年的我就是他们中的一员。也经历过同样的迷茫、困惑、不安甚至动摇。幸运的是,在备考的过程中我得到了许多朋友热情的帮助。我想,对他们最好的报答就是以同样的热情帮助后来的同学们。我是个不擅写作的人。从文学的角度来看,这篇文章可能显得面目可憎。但是,只要让读者能够通过此文了解一些中心
考博的信息,知道一个过来人的经验和教训,少走一些我曾经走过的弯路,这篇文章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发布者:ws2012
来源:在职博士网本页网址:http://zzb.china-b.com/bszx/22374.html
声明:我方为第三方信息服务平台提供者,本文来自于网络,登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若我方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反馈,我方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