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大学机械学院机械工程流动站博士后刘战强多喜临门,他参与的“陶瓷刀具和陶瓷零件设计与制造技术研究”获得省科技进步奖、“基于应变梯度塑性理论的高速微细切削变形学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现在,山东全省像刘战强这样活跃在博士后流动站和工作站的博士后有500人。该省已在8所高等院校和1家科研院所设立了4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80家企业和科研机构设立了博士后工作站,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吸引和聚集高层次人才的载体,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社会取得跨越式发展。
据介绍,山东省委、省政府把加强博士后工作作为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重要举措来抓,坚持扩大设站规模和提高设站效益并举,不断加强博士后站建设和博士后人员培养力度。1985年,我国开始实施博士后制度,山东博士后工作同时起步。到2006年底,山东在站博士后由2003年的73人增加到500人,全省博士后事业步入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全省各级人事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主动协调计划、科技、财政、教育、农业等部门,重点加强新兴学科、重点学科和基础性、原创性和重大公益性研究领域的流动站建设,加强高科技战略领域和国民经济重点行业的流动站和工作站建设,设站数量有了大幅度提高。设立的4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其专业覆盖了工学、理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经济学等12个学科门类的36个一级学科;设立的80个博士后工作站,覆盖了全省能源、机械、电子、黄金、化工、制药等行业中绝大部分的重点骨干企业、主要高新技术开发区和重要科研院所,在全省培养造就了一批拔尖人才和领军人物,培养造就了一支年轻、富有活力的博士后人才群体。
该省不断加大博士后管理和工作运行机制建设,先后制定印发了《山东省博士后管理工作暂行办法》、《博士后研究人员专业技术职称审定与聘任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政策规定,对博士后的申报、考核、进出站管理、职称评聘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规范完善。建立了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站的定期绩效评估机制,努力提高设站效益。据统计,2002-2005年,由博士后主持或参与完成的科研项目500余项,其中“863”、“973”等国家级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科技攻关项目等102项,省部级项目234项;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100多篇,被SCI、EI等索引收录350余篇,出版专着40余部。出站博士后中,获得教授专业技术职称的160人,入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科院“百人计划”、“973”和“863”首席科学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的40多人,绝大多数已成为本行业、本单位的学术技术带头人。
山东省还专门设立了博士后事业专项经费,各市、各设站单位也建立了相应的配套资金,用于资助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和优秀博士后科研项目。2006年,省人事厅和财政厅组织实施了全省博士后科研项目择优资助经费申报、评审工作,资助博士后开展创新科研,最高资助金额8万元,起到了有力的激励作用。
短评
引凤筑巢为跨越
如今,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重视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纷纷开出了这样那样的优惠条件,但有的地方效果却并不明显,拔尖人才真的是如此难求吗?从山东的经验来看,只要真正重视、措施得力,博士后事业就会取得飞速发展,就会与经济建设形成良性互动,为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志存高远的高层次人才看重的不仅仅是优越的生活环境,他们更渴望创业的热土和施展才华的舞台。山东省正是通过创新运行机制、健全管理体制、提高服务水平,营造了支持博士后干好事业、有利于博士后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社会环境,从而吸引和聚集了一大批高层次人才。与此同时,出于对这片热土的挚爱,已出站的博士后作者:通讯员李勇有一半以上都留在了山东,在这里“筑巢”安家。其中绝大多数已经成为了本行业、本单位的学术、技术领军人物,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着新的、更大的作用。
如今,山东的博士后流动站和工作站已经覆盖了全省能源、机械、电子等行业中绝大部分的重点骨干企业和重要科研院所,在人才培养和科研开发方面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博士后不仅主持或参与完成了大量国家和省级的科研项目,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遍布全省的博士后流动站和工作站还培养带出了一支高层次人才后备军,提升了企业科技创新的核心竞争力。“筑巢引凤”不是目的更不是终点,在使用中培养,在培养和使用中发现更高级的人才,这才是实行博士后制度的根本目的和主要特点。
发布者:ws2012
来源:在职博士网本页网址:http://zzb.china-b.com/bszx/22564.html声明:我方为第三方信息服务平台提供者,本文来自于网络,登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若我方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反馈,我方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