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企业家需要怎样的管理哲学办法
管理哲学和哲学化管理不一样。后者的本质是一种方法论,而管理哲学则包含了世界观、价值观等方面。
企业家需要怎样的管理哲学
——专访美国夏威夷大学教授、哲学家成中英
本刊记者 苏旭
75岁的著名哲学家成中英先生,一口浓重的乡音,很开心地任摄影师“摆布”,希望能拍出一张“年轻”的照片。
这位国际东西方大学校长、美国夏威夷大学教授和国际易经学会会长,以研究“管理哲学”闻名。6月底,在“2010东西方文化与管理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浙商》记者对成中英先生进行了专访。
哲学与宗教的热潮
《浙商》:近年来有一部分企业家爱上了哲学,您怎样看待这一现象?
成中英:有两种原因。一个是文化上的返本归根。一些企业家发现,他的一些思想来源、价值观念、生活情趣,都和中国的文化传统有关。这是一种文化自觉,是很自然的一种寻根,表明企业家现在开始关心自己存在的意义。
另一方面,现在企业遇到的问题单靠公式化的解决方案不一定能奏效。所以企业家要进行深入思考,不能单单从表面看待,这需要一种管理哲学。
《浙商》:企业家该怎样认识管理哲学,是将哲学应用于管理实践吗?
成中英:管理哲学和哲学化管理不一样。后者的本质是一种方法论,而管理哲学则包含了世界观、价值观等方面。
人类的活动,包括经济活动、企业的组织活动,都和人的存在价值相关。因此,企业家要真正解决各种复杂问题,首先要深入思考人生的价值、生命的意义,从而决定一个企业应该追求什么,企业家应该追求什么,企业的社会责任又是什么。
《浙商》:谈到这个层面,尽管如今人们认为这是个信仰缺失的年代,但我们会发现不少企业家开始尝试宗教信仰。
成中英:对宗教的信仰与对哲学的追求不一样。哲学需要自己去思考问题,而宗教则是寻求精神支援。
今天的企业家要有更大的发展,必须经历更大的风险,他自己该如何承受?这个时候非常需要一种信仰。宗教就正好提供了这样一种信仰,给了企业家更多动力。
例如佛学教人把一切看空,看空就成为一种防御,反正是“空无一物”,也就不怕失败了。而事实上,在看空了之后,企业家往往寻求的是一种更大胆的冒进。这是我的解读。
越是走向宗教的企业家,企图心越强,也就是说他的矛盾也越多。
反思去向何方
《浙商》:金融危机之后的这两年,许多国内的企业家都开始进行一些反思,包括管理的、企业文化的,等等。西方的企业家是否也在进行类似的反思?
成中英:当然,西方有很多的探讨,例如美国,很多矛头指向那些大公司股东的贪婪心态,为了利益而包装一个失败的产品推向社会。只有企图心,而不讲究手段,这种反思已经到了一个社会伦理层面。
相对而言,国内的反思会更加现实一些,反思的是当初是不是决策失误,该如何补救,等等。
《浙商》:触及到根源性的反思相对比较少。
成中英:除了少部分企业家会考虑价值观问题,其他更多的还是想怎么赚钱。包括目前流行的一些国学班,也是从中国文化中提炼了一些为人处事的方式:如何圆通、如何建立关系等,从这些角度去设计课程。企业家也更关心这类实用性的内容。
事实上我们会发现,如今中国企业家的定位还是不明确。这仍然是一个草莽时代,一个打天下的时代,就像过去的上海滩头,出了问题马上逃的现象仍然比较多。
《浙商》:美国的企业家思考根源性的问题很多?
成中英:比中国多得多。当然这也源于美国已经形成了较为规范成熟的市场体系,一些不负责任的买卖行为会更少一些。但我认为,对于要做大做强的企业家来说,文化自觉、价值哲学和社会责任是必经之路。从企业家的价值观中,可以提炼出企业的精神。
中国的企业家应该首先在自己的文化传统中去找这个价值观。
用C理论指导制度和文化建设
《浙商》:您一直倡导中国式的管理哲学,并且形成了“C理论”管理体系。您能不能具体解释一下?
成中英: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释,是我们价值观的根源和源泉。我整合了儒道释,认为企业家应该以义为本,以儒道为体,以宗教或者科学为用,最终达到企业发展的目标。
我在“C理论”里面提到了5个传统——儒、道、法、兵、墨,通过它们的融合一体来帮助企业获得更好的成功。例如,有时候企业家需要超越,需要精神寄托,这就是“道”的作用。又如儒家叫你不要只以金钱为最后目的,这涉及到对社会责任的认识。
“C理论”帮助企业家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搭建好的制度。但制度的前提是对终极目标的追问。经济最终的目标是什么,企业最终的目标是什么?你成功了,但成功之后还有什么?
《浙商》:将这套体系运用于具体的企业管理,对企业家会有哪些启发?
成中英:我们的企业过分重视对技术的依赖,但没有一种知识的系统作为支撑。企业发展第一层次是信息,很多人靠信息牟利。在这之后,你需要对信息进行分析,这就需要一种技术。
但技术又不够,这就到达第三层次,知识。之后更重要的是你有没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念。前面几个层次考量的是企业家有没有头脑,但后面的层次则是有没有用心。你是不是比别人更真?你有没有更深刻地思考?你有没有学会关心?这些都将决定你的企业所到达的层次。
企业最终只有达到一种与社会的交换和互动,才能真正保持持续成长。
《浙商》:请您讲得再具体点,例如企业文化。很多企业家觉得企业文化很重要,但又觉得很难做。在您的这个体系里面,您如何去帮助企业家理清文化和各要素的关系?
成中英:其实文化没有那么高深,它首先是从企业家自身开始,你的体验就是文化,你说出来的话就是文化。接着你再来讲管理,文化是基础,管理就是你怎么把这个由文化决定的东西做好。同时文化又反过来对管理形成影响。
《浙商》:所以最终我们又回到企业家的价值观念等问题。随着企业家的成长,他的价值观念会发生变化,企业文化也会发生改变。这不是今天喊几句漂亮口号的问题,那实际上是虚的。
成中英:是这样的。所以最难的不是企业文化怎么做,而是你该做什么。你想好了做什么,然后在做的过程中,文化就体现在里面,你把它找出来,就是你的企业文化。这是一个过程。
C理论:
由成中英先生创建,是基于“易经—儒家”模式的中国管理哲学,其目标是建立一种所有相关要素协调的管理模式,最终通过和谐的整合从而发展人的创造力。C理论的“C”代表的是“中国管理”、“创造性的管理”、“变化的管理”和“仁的管理”。
发布者:wangshuai
来源:在职博士网本页网址:http://zzb.china-b.com/jyx/glzx/2649.html声明:我方为第三方信息服务平台提供者,本文来自于网络,登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若我方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反馈,我方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