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华东理工大学在职社会学博士招生简章
华东理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高校。学校原名华东化工学院,其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00多年前的南洋公学和震旦学院,是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由交通大学(上海)、震旦大学、大同大学、东吴大学、江南大学等学校的化工系合并组建而成的全国第一所以化工特色闻名的高等学府,现已发展成为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
一、在职社会学博士招生人数
华东理工大学2009年拟招收攻读博士学位。包括硕-博连读研究生,提前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和公开招考研究生。由于招生名额教育部将于2009年2月下达,故招生目录中未列出各专业具体招生人数,所列各学院招生人数范围仅供参考。录取时学校将根据生源、导师以及学院学位点等情况作适当调整。
二、导师
华东理工大学2009年上岗招生的博士研究生导师将由学校组织上岗招生审核后确定。具体招生导师名单招生目录中目前所列导师仅供考生参考。
三、在职社会学博士报名条件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二)、考生的学位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已获硕士学位的在职人员(在国外获得的学位需经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国外学历学位认证)。
2、应届毕业的硕士研究生(须在2009年8月31日前取得硕士学位)。
3、具有同等学力者。
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华东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的考生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①. 大学本科毕业获得学士学位后,在报考学科专业或相近学科专业连续工作满六年或六年以上(截止到入学时);
②. 已被评聘为高级职称;
③. 近两年来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以华东理工大学目录为准)以第一作者发表过三篇以上报考学科专业或相近学科专业范围内的学术论文,或获得省、部级(排名前3名)与所报考的学科专业相关的科技成果;
④. 工作单位委托培养;
⑤. 有两名正高级专家推荐,对考生的科研能力做出鉴定。
(三)、在职社会学专业博士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
(四)、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即1964年9月1日后出生),报考委托培养的考生年龄可适当放宽。
(五)、有两位与报考学科有关的高级职称专家推荐;
(六)、提前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考办法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四、在职社会学博士报名
同等学力考生材料寄送
同等学力考生正式报名前须先填写“同等学力报考博士学位研究生资格审查表”(网上下载),连同本人近年来在国内外核心刊物或国际会议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的复印件一并交所报考学院,由所报考学院签署意见后在11月25—27日交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待华东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委员会讨论通过后方可予以正式报名。
在职社会学专业博士资格审查及准考证领取
1、资格审查
①.身份证原件;
②.硕士学历和学位证书原件(应届硕士毕业生凭学生证原件,无硕士学历的凭硕士学位证书);
③.两份专家推荐信(专家需具有高级职称,推荐信需密封);
④.攻读硕士学位阶段的学习成绩单原件;
⑤.近期一寸正面免冠报名照片1张。
2、准考证发放。
资格审查通过后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发给考生准考证。
提前攻读博士学位考生的报名按照学校有关规定执行,具体考核时间由各学院自行组织安排。考生可咨询相关学院。
五、在职社会学博士考试
考试分初试和复试。
(一)在职社会学专业博士初试
1、初试科目共4门,分别为:
①.政治理论。
凡应届毕业硕士生和已获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在校期间考试成绩合格者可予免试,但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者必考。
②.基础外语。
英语,小语种(日语、德语);第一外国语为非英语者,录取为博士生后,英语为必修第二外国语,并且必须通过大学英语二级考试。
③.专业基础课。
④.专业课。
⑤.加试
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考生须加试报考硕士专业的两门专业学位课程。
(二)在职社会学专业博士复试
符合华东理工大学初试分数线要求的考生将由学院通知参加复试。复试时间一般在4月中、下旬。
考生复试时须携带近期一寸正面免冠报名照片1张,贴在《华东理工大学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由学院打印)上,并在相应位置签字。
六、在职社会学博士体检:
身体健康是录取的必要条件之一。具有复试资格的考生复试期间必须参加体检,体检工作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进行。考生体检后发现有“指导意见”中所未包含病情的,学校有权对认为不适合所报考专业学习要求的考生作出不予录取的决定,但该决定须由考生所在学院报学校研究生招生委员会讨论决定。
七、在职社会学博士录取
华东理工大学将根据考生复试成绩、综合素质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等择优录取。
发布者:wangbingwei
来源:在职博士网本页网址:http://zzb.china-b.com/shk/kjx/5648.html声明:我方为第三方信息服务平台提供者,本文来自于网络,登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若我方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反馈,我方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