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龙网
咨询热线: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在职博士 > 考博 > 博士毕业

外国语学院硕士/博士毕业论文格式要求

DOCTOR COURSE INFORMATION
育龙在职博士网    http://zzb.china-b.com/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22日

外国语学院硕士/博士毕业论文格式要求

外国语学院硕士/博士毕业论文格式要求
1. 长度
 学位论文的长度以能清楚、充分地论证某一论题或描写、解释某一发现为最低限度。
 硕士论文一般20,000个单词左右,博士论文一般100,000个单词左右。
 以上长度均包括参考文献,不包括附录。

2. 用纸与页面设置
论文采用A4号纸,双面打印。
页面设置的页边距为:左3.2厘米,上、下、右各2.5厘米,页码居中。
装订线为1厘米,并要适当调整装订线,避免反面的内容距离装订线过近。

3. 组成部分
(1) 中文封面(模板见附录1)
(2) 英文标题页(Title page,模板见附录2)
(3)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Declaration about the originality of the thesis/dissertation,模板见附录3)
(4) 版权授权书(Authorization of copyright,模板见附录4)
(5) 中文摘要(Chinese abstract)
(6) 英文摘要(Abstract)
(7) 致谢(Acknowledgements)
(8) 目录(Contents,样本模板见附录5-8)
(9) 图目(Tables,如正文中有图)
(10) 表目(Figures,如正文中有表)
(11) 缩略语表(Abbreviations,非必须)
(12) 正文(Text)
(13) 附录(Appendices,非必须)
(14) 参考文献(References,样本见附录9)
(15) 索引(Index,非必须)

4. 中文摘要
以最简练的文字归纳论文论证的主要观点或做出的主要发现。
长度不超过1页(约500字)。
标题字体为宋体三号加粗,正文字体为宋体小四。
行距为1.5倍。
摘要中不应出现图表和注释。

5.  英文摘要(Abstract)
内容应与中文摘要对应。
长度不超过1页(约350词)。
标题字体为Times New Roman 18 bold,正文字体为Times New Roman 12。
行距为1.5倍。
摘要中不应出现图表和注释。

6.   致谢(Acknowledgements)
字体与正文一致。
长度一般不超过1页。
标题字体为宋体三号加粗或Times New Roman 18 bold,正文字体为宋体小四或Times New Roman 12。
行距为2倍。

7. 目录(Contents)
目录的内容和语言与正文的章标题、节标题和小节标题一致。
如章、节、小节的标题仅以阿拉伯数字为序号,目录的所有标题均顶左页边起头,标题页码右对齐(样本模板见附录5、附录7)。
如章标题的序号采用中文数字、第n章或Chapter n的形式,仅章标题顶左页边起头。节标题和小节标题,中文缩进1字符,英文缩进1厘米,标题页码右对齐(详见附录6、附录8)。
目录本身标题居中,字体为宋体三号加粗或Times New Roman 18 bold。目录正文的字体为宋体小四或Times New Roman 12。章标题加粗或使用bold。
行距为1.5倍或其固定值设置为20磅。
目录标题与目录正文之间空2行,文前部分标题与正文标题之间、两章的标题之间以及正文标题与附录和参考文献的标题之间各空1行。
中文目录样本模板见附录5-6,英文目录样本模板见附录7-8。

8. 结构层次
正文分为若干章(chapter),每章另起一页。
每章分为若干节(section),每节可分为若干小节(subsection)。
节与节之间、小节与小节之间空1行。

9. 标题
章标题独占一行,居中。
中文章号可以采用纯中文数字、纯阿拉伯数字或“第n章”的形式;英文章号可以采用纯阿拉伯数字或“Chapter n”的形式。章号后空1格,不加顿号或小数点,然后是章标题。中文章号及章标题的字体为宋体三号加粗。英文章号及章标题的字体为Times New Roman 18 bold,句首和句末词的首字母以及句中实词(含代词)的首字母大写。
节标题独占一行。如章号采用纯中文数字、“第n章”或“Chapter n”的形式,节标题起头空2字符或1厘米;如章号采用纯阿拉伯数字,则节标题顶左页边起头。节号为阿拉伯数字。如中文章号采用纯阿拉伯数字,则节号的形式为1.1、1.2、1.3,小数点前的数字为章号。
英文节号的形式为1.1、1.2、1.3。节号后空1格,不加顿号或小数点,然后是节标题。
中文节号及节标题的字体为宋体小四加粗;英文章号及章标题的字体为Times New Roman 12 bold,句首词的首字母大写。
小节标题独占一行。如节标题缩进,小节标题也同样缩进,否则顶左页边起头。
小节号为阿拉伯数字。如中文节号是不带小数点的纯阿拉伯数字,则小节号的形式为阿拉伯数字+右圆括号,如:1)、2)、3);如中文节号采用1.1、1.2、1.3的形式,则小节号的形式为1.1.1、1.1.2、1.1.3,前两个数字为章节号。
英文小节号的形式为1.1.1、1.1.2、1.1.3。小节号后空1格,不加顿号或小数点,然后是小节标题。中文小节号及小节标题的字体为宋体小四加粗。英文小节号及小节标题的字体为Times New Roman 12 bold,句首词的首字母大写。
小节之下可以采用字母A. B. C.,a. b. c.,(a) (b) (c)或罗马数字I. II. III.,i. ii. iii.,(i) (ii) (iii) 对需要编号的内容加以编号。

10. 字体
正文的默认字体为宋体小四或Times New Roman 12。
中文楷体用于字词作为字词本身使用,如“劣字怎么念?”。
英文倾斜字体(italics)的使用范围主要是:

(1)词作为词本身使用,如:

The most frequently used word in English is the.
  
(2)拼写尚未被普遍接受的外来词,如:

Jiaozi is a very popular food in China.

(3)书刊等的名称。

图表的字体可根据需要换为较小的字号。

11. 行距
正文的默认行距为1.5倍。
图表的行距为单倍。
章标题与正文之间空1行,节标题与正文之间、小节标题与正文之间不空行。
图表与正文之间上下各空1行。

 

 


附录 1a 中文封面样本
[空2行]
北京语言大学[黑体一号,居中]
[空1行]
硕士/博士学位论文[宋体一号加粗,居中]

[空3行]
中文标题 [宋体三号加粗]

[空3行]
English Title [Times New Roman 18 bold]

[空6-8行]


院/系(所)[宋体四号加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空1行]
专    业[宋体四号加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空1行]
学生姓名[宋体四号加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空1行]
导师姓名[宋体四号加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空3行]

北京200 年  月[居中,宋体小三加粗]
 
附录1b 英文标题页样本
[空2行]
Title of Thesis/Dissertation [Times New Roman 20, centre]

 

[空2-4行]


Name of Student [Times New Roman 16, centre]
[空5行]


A thesis/dissertation submitted in conformity with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Arts/Doctor of Literature
In Subject of Study [Times New Roman 14, centre,行距1.5倍]

[空12-15行]

Supervised by Name of Supervisor [Times New Roman 14, centre]
 [空1行]
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
Beijing
Month 200 [Times New Roman 14, centre]
 
附录2a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模板

[空2行]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宋体三号加粗,居中]

[空3行]

本人声明:本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从事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文中除以参引或注释形式标明出处者外,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机构已发表或未发表的著述或研究结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机构,均已在“致谢”中加以说明。本人完全了解,违反上述声明所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将由本人承担。[宋体小四]

[空5行]

 


论文作者签名:[宋体小四]

[空1行]

 200  年   月   日[宋体小四]
 
附录2b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模板


Declaration about the Originality of the Thesis/Dissertation


I declare that this thesis/dissertation is the result of an independent research I have made under the supervision of my supervisor. It does not contain any published or unpublished works or research results by other individuals or institutions apart from those that have been referenced in the form of references or notes. All individuals and institutions that have made contributions to my research have been acknowledged in the Acknowledgements. I am fully aware that I myself will bear all the legal responsibility arising from violation of the above declaration.

 

Author’s signature
Date Month Year

 
附录7 英文论文目录样本(模板a)
Contents

Declaration about the Originality of the Thesis/Dissertation ii
Authorization of Copyright  iii
摘要(Abstract in Chinese) iv
Abstract v
Acknowledgements vi

1 Introduction 1
1.1 Definitions of verb complements 2
1.2 Categorization of verb complements 4
1.3 Features of resultative complements 7
  
2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Theoretical Framework  17
2.1 Definition and distinctions of aspect 17
2.2 Aspects in English 19
2.2.1 Grammatical aspects in English 19
2.2.2 Lexical aspects in English 22
  
3 Analysis of Data 36
3.1 Lexical meanings of cheng 36
3.1.1 Cheng as a preposition and as an aspect marker 36
3.1.2 Cheng as a suffix marking the accomplishmentive aspect 37
  
4 Semantic Features of the Three Aspects 58
4.1 Shared semantic features 58
4.2 Unique semantic features of each aspect 65
  
5 Conclusions 67

References                                         68
 
附录 8 英文论文目录样本(模板b)
Contents

Declaration about the Originality of the Thesis/Dissertation ii
Authorization of Copyright iii
摘要(Abstract in Chinese) iv
Abstract v
Acknowledgements vi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
 1.1 Definitions of verb complements 2
 1.2 Categorization of verb complements 4
 1.3 Features of resultative complements 7
   
Chapter 2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Theoretical Framework  17
 2.1 Definition and distinctions of aspect 17
 2.2 Aspects in English 19
 2.2.1 Grammatical aspects in English 19
 2.2.2 Lexical aspects in English 22
   
Chapter 3 Analysis of Data 36
 3.1 Lexical meanings of cheng 36
 3.1.1 Cheng as a preposition and as an aspect marker 36
 3.1.2 Cheng as a suffix marking the accomplishmentive aspect 37
   
Chapter 4 Semantic Features of the Three Aspects 58
 4.1 Shared semantic features 58
 4.2 Unique semantic features of each aspect 65
   
 Chapter 5 Conclusion 67

References                                          68
 
附录 9 参考文献样本

文学类
英文部分按照MLA格式执行,中文部分按照《中国社会科学》的格式执行。

语言学
英文部分按照APA格式执行,中文部分按照《外语教学与研究》的格式执行。

翻译
英文部分按照APA格式执行,中文部分按照《中国翻译》的格式执行。

 


附件一:《中国社会科学》格式要求
附件二:《外语教学与研究》格式要求
附件三:《中国翻译》格式要求

 

 

 

 

 

 

附件一:《中国社会科学》格式要求


1.论文构成

    论文中文标题、英文标题
    中文提要、英文提要、中英文关键词
    论文正文(与上述内容分页)
    参考文献
    附录等(如果有)
 
2.正文格式

    1)小标题  一般单独占行,居中;段首小标题,前空两格,后空一格。
    2)层次编码  依次使用一、二、三…;1.2.3.…;1)、2)…。也可使用1.1、1.2、1.3…的格式。
    3)正文  正文采用5号宋体字样打印,英文字体为Times New Romans。引文务请核实无误,并注明出处。

3.注释

    注解性内容分附注、脚注和夹注,
    1)附注
    一般注释采用附注的形式,即在正文需注释处的右上方按顺序加注数码1、2、3、…,在正文之后写明“附注”或“注释”字样,然后依次写出对应数码1、2、3、…和注文,回行时与上一行注文对齐。
    2)脚注
    对标题的注释或对全篇文章的说明以脚注的形式处理,注号用*而不用阿拉伯数字,列在当页正文下,正文和脚注之间加一横线。其他同于一般注释。
    3)夹注
    夹注可采用以下几种形式(其中“作者姓/名”表示引文或所依据的文献为中文作者的用其姓名,英文作者的用其姓):
    (作者姓/名年代:原文页码)
    例如:随着语篇研究的深入,人们认识到“只有把交际过程的所有因素都包容进来时,语篇才能得到恰当的解释和描写”(Dogil et al. l996: 481)。
    作者姓/名(年代:原文页码)
    例如:Leather (1983: 204)认为“音段音位层面的迁移是受本身制约的,而超音段音位层面的迁移具有聚集性,因此更为严重”。
    (作者姓/名年代)
    例如:研究表明,可控因素通常包括动机、观念和策略(Wen l993;文秋芳、王海啸1996)。
    作者姓/名(年代)
    例如:Halliday (1985)认为,从语言的使用角度看,情景语境中有三个因素最为重要。

4.参考文献
一、 非连续出版物

(一) 普通图书

(1) 著作
标注顺序:责任者/著作名/出版者/出版年/页码
茅盾:《神话研究》,百花文艺出版社,1981年,第14页。
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2版修订本),人民出版社,1962年,第76页。
许毅等:《清代外债史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年,第95页。
任继愈主编《中国哲学发展史(先秦卷)》,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25页。
黑格尔:《逻辑学》上卷,杨一之译,商务印书馆,1976年,第30-35页。
谢兴尧整理《荣庆日记》,西北大学出版社,1986年,第175页。
参见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71年)第21页。
(2) 析出文献
标注顺序:著者/析出篇名/文集编者/文集题名/出版者/出版年/页码
杜威•佛克马:《走向新世界主义》,王宁、薛晓源编《全球化与后殖民批评》,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第247-266页。
范文澜:《论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原因》,《范文澜历史论文选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第41页。
李鹏程:《当代文化哲学沉思•序言》,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69、170页。
(二) 古籍
(1) 古籍一般应标注责任者、书名、卷次或责任者、篇名、部类名、卷次、版本
王夫之:《读通鉴论》卷1。
杨 时:《陆少卿墓志铭》,《龟山集》卷34,四库全书本。
(2) 如果需要,作者前也可标注朝代名
(晋)慧远:《沙门不敬王者论》,《弘明集》卷5。
(3)常用古籍可不注编撰者和版本
《孟子•公孙丑上》。
《史记》卷87《李斯列传》。

二、连续出版物中析出文献

(一)期刊
标注顺序:著者/篇名/期刊名/年期
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中国史研究》1998年第3期。
周荫棠:《为读一部史书运动进一解》,《斯文》第2卷第4期(1941年12月1日)
(二)报纸
标注顺序:著者/篇名/报纸名称出版年月日
周 扬:《三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人民日报》1979年5月7日。
《晨报》1924年7月2日。
三、 未刊文献

标注顺序:文献标题(用双引号,引用者自拟标题不用引号)/时间/藏所/编号
“傅良佐致国务院电”,1917年9月15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北洋档案1011-5961。
陈云致王明信,1937年5月16日,莫斯科俄罗斯当代文献保管与研究中心藏,495/74/290。
陈序经:“文化论丛”手稿,南开大学图书馆藏。

四、 外文文献

(一) 引用专著(编著、译著)依次注明:(1)作者;(2)书名(斜体,主体词首位字母大写);(3)出版地点及出版机构;(4)出版时间;(5)页码。如:
Kort, M.(ed.). The Columbia Guide to the Cold War.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8.
(二)引用期刊中的析出文献依次注明:(1)作者;(2)文章名;(3)刊物名(斜体);(4)卷期号;(5)出版时间;(6)页码。引用文集中的析出文献依次注明:(1)作者;(2)文章名;(3)编者;(4)文集名(斜体);(5)出版地点、机构及时间;(6)页码。如:
Chamberlain,Heath B. On the Search for Civil Society in China. Modern China,
 vol. 19, no. 2(April 1993), pp. 199--215.

五、 文后参考文献

文后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
(1)文后参考文献不编序号,仅在文末按其重要程度或参考的先后顺序排列。
(2)文后参考文献不注页码。
(3)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及次序与注释基本相同。如:
吕叔湘、朱德熙:《语法修辞讲话》,中国青年出版社,1979年。
金一虹:《非农化过程中的农村妇女》,《社会学研究》1998年第5期。
(4)文后英文文献的标注方式:责任者(作者)姓氏在前,名字在后;析出文献题名用正体,出版物名称用斜体;注释中纯系英文,句末用句点,如中英文混用,句末用中文句号。如:

Basar, T. , G. J. Olsder, Dynamic Non-cooperative Game Theory.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82
Daily, G. , P. Ehrlich, Polulation Extinction and the Biodiversity Crisis. In Perrings, C.,
 et al(eds.),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Dordrecht: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1995.
Polo, M. The Travels of Marco Polo. Translated by William Marsden. Hertfordshire: Cunberland House, 1997.

六、 引文

    引文较长者(中文100字以上,外文50词以上,诗2行以上)宜另起一行,不加引号,左边缩进一格。


七、 例句

    例句较多时,宜按顺序用(1)(2)(3)…将之编号。每例另起,空两格,回行时与上一行例句文字对齐。外文例句可酌情在括弧内给出中译文。

八、 提要与关键词

    论文须附中、英文提要;中文提要200—300字,英文提要150—200词。另请择出能反映全文主要内容的关键词2—4个。

 

 

 

 

 

 

 

 

 

 

 

 

 

 

 

 

 

 


附件二:《外语教学与研究》格式要求


1.论文构成

    论文中文标题、英文标题
    中文提要、英文提要、中英文关键词
    论文正文(与上述内容分页)
    参考文献
    附录等(如果有)
    作者姓名、单位、通讯地址、电话号码、Email地址(另页)

2.正文格式

    1)小标题 一般单独占行,居中;段首小标题,前空两格,后空一格。
    2)层次编码 依次使用一、二、三…;1.2.3.…;1)、2)…。也可使用1.1、1.2、1.3…的格式。
    3)正文 正文采用5号宋体字样打印。引文务请核实无误,并注明出处。

3.注释

    注解性内容分附注、脚注和夹注,
    1)附注
    一般注释采用附注的形式,即在正文需注释处的右上方按顺序加注数码1、2、3、…,在正文之后写明“附注”或“注释”字样,然后依次写出对应数码1、2、3、…和注文,回行时与上一行注文对齐。
    2)脚注
    对标题的注释或对全篇文章的说明以脚注的形式处理,注号用*而不用阿拉伯数字,列在当页正文下,正文和脚注之间加一横线。其他同于一般注释。
    3)夹注
    夹注可采用以下几种形式(其中“作者姓/名”表示引文或所依据的文献为中文作者的用其姓名,英文作者的用其姓):
    (作者姓/名年代:原文页码)
    例如:随着语篇研究的深入,人们认识到“只有把交际过程的所有因素都包容进来时,语篇才能得到恰当的解释和描写”(Dogil et al. l996: 481)。
    作者姓/名(年代:原文页码)
    例如:Leather (1983: 204)认为“音段音位层面的迁移是受本身制约的,而超音段音位层面的迁移具有聚集性,因此更为严重”。
    (作者姓/名年代)
    例如:研究表明,可控因素通常包括动机、观念和策略(Wen l993;文秋芳、王海啸1996)。
    作者姓/名(年代)
    例如:Halliday (1985)认为,从语言的使用角度看,情景语境中有三个因素最为重要。

4.参考文献

    论文和书评须在正文后附参考文献,注明文中所有引文的出处和所依据文献的版本情况,包括作者的姓、名;出版年;篇名、刊名、刊物的卷号和期号、文章的起止页码;书名、出版地和出版者。另请在每一文献后加注文献类别标号,专著标号为[M],论文集为[C],论文集内文章为[A],期刊文章为[J],尚未出版之会议论文为[R],博士论文和硕士论文为[D]。
    文献条目按作者姓氏(中文姓氏按其汉语拼音)的字母顺序、中外文分别排列。外文文献在前,中文文献在后。同一作者不同时期的文献按出版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外文书名以斜体书写,实词首字母大写;外文论文篇名以正体书写,仅篇名首字母大写。每条顶格写,回行时空两格。
    网上下载的文献应注明相关网页的网址。

5.引文

    引文较长者(中文100字以上,外文50词以上,诗2行以上)宜另起一行,不加引号,左边缩进一格。


6.例句

    例句较多时,宜按顺序用(1)(2)(3)…将之编号。每例另起,空两格,回行时与上一行例句文字对齐。外文例句可酌情在括弧内给出中译文。

7.提要与关键词

    论文须附中、英文提要;中文提要200—300字,英文提要150—200词。另请择出能反映全文主要内容的关键词2—4个。

 

 

 

 

 

 

 

 


附件三:《中国翻译》格式要求


1.论文构成

    论文中文标题、英文标题
    中文提要、英文提要、中英文关键词
    论文正文(与上述内容分页)
    参考文献
    附录等(如果有)
 

2.正文格式

    1)小标题  一般单独占行,居中;段首小标题,前空两格,后空一格。
    2)层次编码  依次使用一、二、三…;1.2.3.…;1)、2)…。也可使用1.1、1.2、1.3…的格式。
    3)正文  正文采用5号宋体字样打印。引文务请核实无误,并注明出处。

3.注释
   
   夹注:文内引文所据文献,应在引文后加括号注明作者姓名(英文只注姓)、出版年和引文页码。例如:(王佐良,1982:138)或(Newmark,1988:26-33)。文献详尽信息另在“参考文献”项下列出。

4.参考文献

    引据或参考文献按汉语拼音或英文字母顺序列出,中文文献在前,英文文献在后,并依次序排上序号[1]、[2]、[3]……与论文内容无直接关联或未公开发表的文章获著述一律不列。
各类参考文献著录标识为:专著[M],论文集[C],期刊文章为[J],从专著或编著中析出的论文[A],博士论文和硕士论文为[D],报纸文章[N]及其他标识不明文献[Z]。主要示例如下:
a. 专著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外文文献用斜体)[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
例:[1]刘国钧,陈绍业.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2]Elliott, Emory. Eds. Columbia Literacy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M]. New York: Columbia Univ. Press, 1988.
b. 论文集、编著中的析出文献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 [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外文文献用斜体)[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
例:方梦之. 加强对比语言学的研究[A]. 杨自俭.李瑞华. 英汉对比研究论文[C].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0.79-85.
    Carter, R.. Is There A Literary Language? [A]. Steel & Threadgold. Language Topics
 Vol. 2. [C]. Amsterdam/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1989.
c.期刊文章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外文文献用斜体)[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任选)
例: 王东风.论翻译过程中的文化介入[J]. 中国翻译,1998,(5):6-9
    例:Faulkner,W. The Sound and the Fury[Z]. 李文俊. 喧哗与骚动.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81-82.

5.注释

确需对论文中某一特定内容进一步解释或说明的,本刊采用尾注形式,尾注序号采用圆圈数字,置于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并在正文相应位置加注上标①②③……。对标题、作者或全文的说明,也采用尾注形式,但用“*”号表示。

6.引文

    引文较长者(中文100字以上,外文50词以上,诗2行以上)宜另起一行,不加引号,左边缩进一格。


7.例句

    例句较多时,宜按顺序用(1)(2)(3)…将之编号。每例另起,空两格,回行时与上一行例句文字对齐。外文例句可酌情在括弧内给出中译文。

 

 


外国语学院硕士/博士毕业论文格式要求

总要求

1. 长度
 学位论文的长度以能清楚、充分地论证某一论题或描写、解释某一发现为最低限度。
 硕士论文一般20,000个单词左右,博士论文一般100,000个单词左右。
 以上长度均包括参考文献,不包括附录。

2. 用纸与页面设置
论文采用A4号纸,双面打印。
页面设置的页边距为:左3.2厘米,上、下、右各2.5厘米,页码居中。
装订线为1厘米,并要适当调整装订线,避免反面的内容距离装订线过近。

3. 组成部分
(1) 中文封面(模板见附录1)
(2) 英文标题页(Title page,模板见附录2)
(3)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Declaration about the originality of the thesis/dissertation,模板见附录3)
(4) 版权授权书(Authorization of copyright,模板见附录4)
(5) 中文摘要(Chinese abstract)
(6) 英文摘要(Abstract)
(7) 致谢(Acknowledgements)
(8) 目录(Contents,样本模板见附录5-8)
(9) 图目(Tables,如正文中有图)
(10) 表目(Figures,如正文中有表)
(11) 缩略语表(Abbreviations,非必须)
(12) 正文(Text)
(13) 附录(Appendices,非必须)
(14) 参考文献(References,样本见附录9)
(15) 索引(Index,非必须)

4. 中文摘要
以最简练的文字归纳论文论证的主要观点或做出的主要发现。
长度不超过1页(约500字)。
标题字体为宋体三号加粗,正文字体为宋体小四。
行距为1.5倍。
摘要中不应出现图表和注释。

5.  英文摘要(Abstract)
内容应与中文摘要对应。
长度不超过1页(约350词)。
标题字体为Times New Roman 18 bold,正文字体为Times New Roman 12。
行距为1.5倍。
摘要中不应出现图表和注释。

6. 致谢(Acknowledgements)
字体与正文一致。
长度一般不超过1页。
标题字体为宋体三号加粗或Times New Roman 18 bold,正文字体为宋体小四或Times New Roman 12。
行距为2倍。

7. 目录(Contents)
目录的内容和语言与正文的章标题、节标题和小节标题一致。
如章、节、小节的标题仅以阿拉伯数字为序号,目录的所有标题均顶左页边起头,标题页码右对齐(样本模板见附录5、附录7)。
如章标题的序号采用中文数字、第n章或Chapter n的形式,仅章标题顶左页边起头。节标题和小节标题,中文缩进1字符,英文缩进1厘米,标题页码右对齐(详见附录6、附录8)。
目录本身标题居中,字体为宋体三号加粗或Times New Roman 18 bold。目录正文的字体为宋体小四或Times New Roman 12。章标题加粗或使用bold。
行距为1.5倍或其固定值设置为20磅。
目录标题与目录正文之间空2行,文前部分标题与正文标题之间、两章的标题之间以及正文标题与附录和参考文献的标题之间各空1行。
中文目录样本模板见附录5-6,英文目录样本模板见附录7-8。

8. 结构层次
正文分为若干章(chapter),每章另起一页。
每章分为若干节(section),每节可分为若干小节(subsection)。
节与节之间、小节与小节之间空1行。

9. 标题
章标题独占一行,居中。
中文章号可以采用纯中文数字、纯阿拉伯数字或“第n章”的形式;英文章号可以采用纯阿拉伯数字或“Chapter n”的形式。章号后空1格,不加顿号或小数点,然后是章标题。中文章号及章标题的字体为宋体三号加粗。英文章号及章标题的字体为Times New Roman 18 bold,句首和句末词的首字母以及句中实词(含代词)的首字母大写。
节标题独占一行。如章号采用纯中文数字、“第n章”或“Chapter n”的形式,节标题起头空2字符或1厘米;如章号采用纯阿拉伯数字,则节标题顶左页边起头。节号为阿拉伯数字。如中文章号采用纯阿拉伯数字,则节号的形式为1.1、1.2、1.3,小数点前的数字为章号。
英文节号的形式为1.1、1.2、1.3。节号后空1格,不加顿号或小数点,然后是节标题。
中文节号及节标题的字体为宋体小四加粗;英文章号及章标题的字体为Times New Roman 12 bold,句首词的首字母大写。
小节标题独占一行。如节标题缩进,小节标题也同样缩进,否则顶左页边起头。
小节号为阿拉伯数字。如中文节号是不带小数点的纯阿拉伯数字,则小节号的形式为阿拉伯数字+右圆括号,如:1)、2)、3);如中文节号采用1.1、1.2、1.3的形式,则小节号的形式为1.1.1、1.1.2、1.1.3,前两个数字为章节号。
英文小节号的形式为1.1.1、1.1.2、1.1.3。小节号后空1格,不加顿号或小数点,然后是小节标题。中文小节号及小节标题的字体为宋体小四加粗。英文小节号及小节标题的字体为Times New Roman 12 bold,句首词的首字母大写。
小节之下可以采用字母A. B. C.,a. b. c.,(a) (b) (c)或罗马数字I. II. III.,i. ii. iii.,(i) (ii) (iii) 对需要编号的内容加以编号。

10. 字体
正文的默认字体为宋体小四或Times New Roman 12。
中文楷体用于字词作为字词本身使用,如“劣字怎么念?”。
英文倾斜字体(italics)的使用范围主要是:

(1)词作为词本身使用,如:

The most frequently used word in English is the.
  
(2)拼写尚未被普遍接受的外来词,如:

Jiaozi is a very popular food in China.

(3)书刊等的名称。

 图表的字体可根据需要换为较小的字号。

11. 行距
正文的默认行距为1.5倍。
图表的行距为单倍。
章标题与正文之间空1行,节标题与正文之间、小节标题与正文之间不空行。
图表与正文之间上下各空1行。

 

 


附录 1a 中文封面样本
[空2行]
北京语言大学[黑体一号,居中]
[空1行]
硕士/博士学位论文[宋体一号加粗,居中]

[空3行]
中文标题 [宋体三号加粗]

[空3行]
English Title [Times New Roman 18 bold]

[空6-8行]


院/系(所)[宋体四号加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空1行]
专    业[宋体四号加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空1行]
学生姓名[宋体四号加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空1行]
导师姓名[宋体四号加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空3行]

北京200 年  月[居中,宋体小三加粗]
 
附录1b 英文标题页样本
[空2行]
Title of Thesis/Dissertation [Times New Roman 20, centre]

 

[空2-4行]


Name of Student [Times New Roman 16, centre]
[空5行]


A thesis/dissertation submitted in conformity with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Arts/Doctor of Literature
In Subject of Study [Times New Roman 14, centre,行距1.5倍]

[空12-15行]

Supervised by Name of Supervisor [Times New Roman 14, centre]
 [空1行]
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
Beijing
Month 200 [Times New Roman 14, centre]
 
附录2a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模板

[空2行]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宋体三号加粗,居中]

[空3行]

本人声明:本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从事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文中除以参引或注释形式标明出处者外,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机构已发表或未发表的著述或研究结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机构,均已在“致谢”中加以说明。本人完全了解,违反上述声明所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将由本人承担。[宋体小四]

[空5行]

 


论文作者签名:[宋体小四]

[空1行]

 200  年   月   日[宋体小四]
 
附录2b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模板


Declaration about the Originality of the Thesis/Dissertation


I declare that this thesis/dissertation is the result of an independent research I have made under the supervision of my supervisor. It does not contain any published or unpublished works or research results by other individuals or institutions apart from those that have been referenced in the form of references or notes. All individuals and institutions that have made contributions to my research have been acknowledged in the Acknowledgements. I am fully aware that I myself will bear all the legal responsibility arising from violation of the above declaration.

 

Author’s signature
Date Month Year

 
附录7 英文论文目录样本(模板a)
Contents

Declaration about the Originality of the Thesis/Dissertation ii
Authorization of Copyright  iii
摘要(Abstract in Chinese) iv
Abstract v
Acknowledgements vi

1 Introduction 1
1.1 Definitions of verb complements 2
1.2 Categorization of verb complements 4
1.3 Features of resultative complements 7
  
2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Theoretical Framework  17
2.1 Definition and distinctions of aspect 17
2.2 Aspects in English 19
2.2.1 Grammatical aspects in English 19
2.2.2 Lexical aspects in English 22
  
3 Analysis of Data 36
3.1 Lexical meanings of cheng 36
3.1.1 Cheng as a preposition and as an aspect marker 36
3.1.2 Cheng as a suffix marking the accomplishmentive aspect 37
  
4 Semantic Features of the Three Aspects 58
4.1 Shared semantic features 58
4.2 Unique semantic features of each aspect 65
  
5 Conclusions 67

References                                         68
 
附录 8 英文论文目录样本(模板b)
Contents

Declaration about the Originality of the Thesis/Dissertation ii
Authorization of Copyright iii
摘要(Abstract in Chinese) iv
Abstract v
Acknowledgements vi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
 1.1 Definitions of verb complements 2
 1.2 Categorization of verb complements 4
 1.3 Features of resultative complements 7
   
Chapter 2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Theoretical Framework  17
 2.1 Definition and distinctions of aspect 17
 2.2 Aspects in English 19
 2.2.1 Grammatical aspects in English 19
 2.2.2 Lexical aspects in English 22
   
Chapter 3 Analysis of Data 36
 3.1 Lexical meanings of cheng 36
 3.1.1 Cheng as a preposition and as an aspect marker 36
 3.1.2 Cheng as a suffix marking the accomplishmentive aspect 37
   
Chapter 4 Semantic Features of the Three Aspects 58
 4.1 Shared semantic features 58
 4.2 Unique semantic features of each aspect 65
   
 Chapter 5 Conclusion 67

References                                          68
 
附录 9 参考文献样本

文学类
英文部分按照MLA格式执行,中文部分按照《中国社会科学》的格式执行。

语言学
英文部分按照APA格式执行,中文部分按照《外语教学与研究》的格式执行。

翻译
英文部分按照APA格式执行,中文部分按照《中国翻译》的格式执行。

 


附件一:《中国社会科学》格式要求
附件二:《外语教学与研究》格式要求
附件三:《中国翻译》格式要求

 

 

 

 

 

 

附件一:《中国社会科学》格式要求


1.论文构成

    论文中文标题、英文标题
    中文提要、英文提要、中英文关键词
    论文正文(与上述内容分页)
    参考文献
    附录等(如果有)
 
2.正文格式

    1)小标题  一般单独占行,居中;段首小标题,前空两格,后空一格。
    2)层次编码  依次使用一、二、三…;1.2.3.…;1)、2)…。也可使用1.1、1.2、1.3…的格式。
    3)正文  正文采用5号宋体字样打印,英文字体为Times New Romans。引文务请核实无误,并注明出处。

3.注释

    注解性内容分附注、脚注和夹注,
    1)附注
    一般注释采用附注的形式,即在正文需注释处的右上方按顺序加注数码1、2、3、…,在正文之后写明“附注”或“注释”字样,然后依次写出对应数码1、2、3、…和注文,回行时与上一行注文对齐。
    2)脚注
    对标题的注释或对全篇文章的说明以脚注的形式处理,注号用*而不用阿拉伯数字,列在当页正文下,正文和脚注之间加一横线。其他同于一般注释。
    3)夹注
    夹注可采用以下几种形式(其中“作者姓/名”表示引文或所依据的文献为中文作者的用其姓名,英文作者的用其姓):
    (作者姓/名年代:原文页码)
    例如:随着语篇研究的深入,人们认识到“只有把交际过程的所有因素都包容进来时,语篇才能得到恰当的解释和描写”(Dogil et al. l996: 481)。
    作者姓/名(年代:原文页码)
    例如:Leather (1983: 204)认为“音段音位层面的迁移是受本身制约的,而超音段音位层面的迁移具有聚集性,因此更为严重”。
    (作者姓/名年代)
    例如:研究表明,可控因素通常包括动机、观念和策略(Wen l993;文秋芳、王海啸1996)。
    作者姓/名(年代)
    例如:Halliday (1985)认为,从语言的使用角度看,情景语境中有三个因素最为重要。

4.参考文献
一、 非连续出版物

(一) 普通图书

(1) 著作
标注顺序:责任者/著作名/出版者/出版年/页码
茅盾:《神话研究》,百花文艺出版社,1981年,第14页。
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2版修订本),人民出版社,1962年,第76页。
许毅等:《清代外债史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年,第95页。
任继愈主编《中国哲学发展史(先秦卷)》,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25页。
黑格尔:《逻辑学》上卷,杨一之译,商务印书馆,1976年,第30-35页。
谢兴尧整理《荣庆日记》,西北大学出版社,1986年,第175页。
参见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71年)第21页。
(2) 析出文献
标注顺序:著者/析出篇名/文集编者/文集题名/出版者/出版年/页码
杜威•佛克马:《走向新世界主义》,王宁、薛晓源编《全球化与后殖民批评》,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第247-266页。
范文澜:《论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原因》,《范文澜历史论文选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第41页。
李鹏程:《当代文化哲学沉思•序言》,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69、170页。
(二) 古籍
(1) 古籍一般应标注责任者、书名、卷次或责任者、篇名、部类名、卷次、版本
王夫之:《读通鉴论》卷1。
杨 时:《陆少卿墓志铭》,《龟山集》卷34,四库全书本。
(2) 如果需要,作者前也可标注朝代名
(晋)慧远:《沙门不敬王者论》,《弘明集》卷5。
(3)常用古籍可不注编撰者和版本
《孟子•公孙丑上》。
《史记》卷87《李斯列传》。

二、连续出版物中析出文献

(一)期刊
标注顺序:著者/篇名/期刊名/年期
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中国史研究》1998年第3期。
周荫棠:《为读一部史书运动进一解》,《斯文》第2卷第4期(1941年12月1日)
(二)报纸
标注顺序:著者/篇名/报纸名称出版年月日
周 扬:《三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人民日报》1979年5月7日。
《晨报》1924年7月2日。
三、 未刊文献

标注顺序:文献标题(用双引号,引用者自拟标题不用引号)/时间/藏所/编号
“傅良佐致国务院电”,1917年9月15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北洋档案1011-5961。
陈云致王明信,1937年5月16日,莫斯科俄罗斯当代文献保管与研究中心藏,495/74/290。
陈序经:“文化论丛”手稿,南开大学图书馆藏。

四、 外文文献

(一) 引用专著(编著、译著)依次注明:(1)作者;(2)书名(斜体,主体词首位字母大写);(3)出版地点及出版机构;(4)出版时间;(5)页码。如:
Kort, M.(ed.). The Columbia Guide to the Cold War.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8.
(二)引用期刊中的析出文献依次注明:(1)作者;(2)文章名;(3)刊物名(斜体);(4)卷期号;(5)出版时间;(6)页码。引用文集中的析出文献依次注明:(1)作者;(2)文章名;(3)编者;(4)文集名(斜体);(5)出版地点、机构及时间;(6)页码。如:
Chamberlain,Heath B. On the Search for Civil Society in China. Modern China,
 vol. 19, no. 2(April 1993), pp. 199--215.

五、 文后参考文献

文后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
(1)文后参考文献不编序号,仅在文末按其重要程度或参考的先后顺序排列。
(2)文后参考文献不注页码。
(3)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及次序与注释基本相同。如:
吕叔湘、朱德熙:《语法修辞讲话》,中国青年出版社,1979年。
金一虹:《非农化过程中的农村妇女》,《社会学研究》1998年第5期。
(4)文后英文文献的标注方式:责任者(作者)姓氏在前,名字在后;析出文献题名用正体,出版物名称用斜体;注释中纯系英文,句末用句点,如中英文混用,句末用中文句号。如:

Basar, T. , G. J. Olsder, Dynamic Non-cooperative Game Theory.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82
Daily, G. , P. Ehrlich, Polulation Extinction and the Biodiversity Crisis. In Perrings, C.,
 et al(eds.),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Dordrecht: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1995.
Polo, M. The Travels of Marco Polo. Translated by William Marsden. Hertfordshire: Cunberland House, 1997.

六、 引文

    引文较长者(中文100字以上,外文50词以上,诗2行以上)宜另起一行,不加引号,左边缩进一格。


七、 例句

    例句较多时,宜按顺序用(1)(2)(3)…将之编号。每例另起,空两格,回行时与上一行例句文字对齐。外文例句可酌情在括弧内给出中译文。

八、 提要与关键词

    论文须附中、英文提要;中文提要200—300字,英文提要150—200词。另请择出能反映全文主要内容的关键词2—4个。

 

 

 

 

 

 

 

 

 

 

 

 

 

 

 

 

 

 


附件二:《外语教学与研究》格式要求


1.论文构成

    论文中文标题、英文标题
    中文提要、英文提要、中英文关键词
    论文正文(与上述内容分页)
    参考文献
    附录等(如果有)
    作者姓名、单位、通讯地址、电话号码、Email地址(另页)

2.正文格式

    1)小标题 一般单独占行,居中;段首小标题,前空两格,后空一格。
    2)层次编码 依次使用一、二、三…;1.2.3.…;1)、2)…。也可使用1.1、1.2、1.3…的格式。
    3)正文 正文采用5号宋体字样打印。引文务请核实无误,并注明出处。

3.注释

    注解性内容分附注、脚注和夹注,
    1)附注
    一般注释采用附注的形式,即在正文需注释处的右上方按顺序加注数码1、2、3、…,在正文之后写明“附注”或“注释”字样,然后依次写出对应数码1、2、3、…和注文,回行时与上一行注文对齐。
    2)脚注
    对标题的注释或对全篇文章的说明以脚注的形式处理,注号用*而不用阿拉伯数字,列在当页正文下,正文和脚注之间加一横线。其他同于一般注释。
    3)夹注
    夹注可采用以下几种形式(其中“作者姓/名”表示引文或所依据的文献为中文作者的用其姓名,英文作者的用其姓):
    (作者姓/名年代:原文页码)
    例如:随着语篇研究的深入,人们认识到“只有把交际过程的所有因素都包容进来时,语篇才能得到恰当的解释和描写”(Dogil et al. l996: 481)。
    作者姓/名(年代:原文页码)
    例如:Leather (1983: 204)认为“音段音位层面的迁移是受本身制约的,而超音段音位层面的迁移具有聚集性,因此更为严重”。
    (作者姓/名年代)
    例如:研究表明,可控因素通常包括动机、观念和策略(Wen l993;文秋芳、王海啸1996)。
    作者姓/名(年代)
    例如:Halliday (1985)认为,从语言的使用角度看,情景语境中有三个因素最为重要。

4.参考文献

    论文和书评须在正文后附参考文献,注明文中所有引文的出处和所依据文献的版本情况,包括作者的姓、名;出版年;篇名、刊名、刊物的卷号和期号、文章的起止页码;书名、出版地和出版者。另请在每一文献后加注文献类别标号,专著标号为[M],论文集为[C],论文集内文章为[A],期刊文章为[J],尚未出版之会议论文为[R],博士论文和硕士论文为[D]。
    文献条目按作者姓氏(中文姓氏按其汉语拼音)的字母顺序、中外文分别排列。外文文献在前,中文文献在后。同一作者不同时期的文献按出版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外文书名以斜体书写,实词首字母大写;外文论文篇名以正体书写,仅篇名首字母大写。每条顶格写,回行时空两格。
    网上下载的文献应注明相关网页的网址。

5.引文

    引文较长者(中文100字以上,外文50词以上,诗2行以上)宜另起一行,不加引号,左边缩进一格。


6.例句

    例句较多时,宜按顺序用(1)(2)(3)…将之编号。每例另起,空两格,回行时与上一行例句文字对齐。外文例句可酌情在括弧内给出中译文。

7.提要与关键词

    论文须附中、英文提要;中文提要200—300字,英文提要150—200词。另请择出能反映全文主要内容的关键词2—4个。

 

 

 

 

 

 

 

 


附件三:《中国翻译》格式要求


1.论文构成

    论文中文标题、英文标题
    中文提要、英文提要、中英文关键词
    论文正文(与上述内容分页)
    参考文献
    附录等(如果有)
 

2.正文格式

    1)小标题  一般单独占行,居中;段首小标题,前空两格,后空一格。
    2)层次编码  依次使用一、二、三…;1.2.3.…;1)、2)…。也可使用1.1、1.2、1.3…的格式。
    3)正文  正文采用5号宋体字样打印。引文务请核实无误,并注明出处。

3.注释
   
   夹注:文内引文所据文献,应在引文后加括号注明作者姓名(英文只注姓)、出版年和引文页码。例如:(王佐良,1982:138)或(Newmark,1988:26-33)。文献详尽信息另在“参考文献”项下列出。

4.参考文献

    引据或参考文献按汉语拼音或英文字母顺序列出,中文文献在前,英文文献在后,并依次序排上序号[1]、[2]、[3]……与论文内容无直接关联或未公开发表的文章获著述一律不列。
各类参考文献著录标识为:专著[M],论文集[C],期刊文章为[J],从专著或编著中析出的论文[A],博士论文和硕士论文为[D],报纸文章[N]及其他标识不明文献[Z]。主要示例如下:
a. 专著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外文文献用斜体)[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
例:[1]刘国钧,陈绍业.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2]Elliott, Emory. Eds. Columbia Literacy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M]. New York: Columbia Univ. Press, 1988.
b. 论文集、编著中的析出文献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 [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外文文献用斜体)[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
例:方梦之. 加强对比语言学的研究[A]. 杨自俭.李瑞华. 英汉对比研究论文[C].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0.79-85.
    Carter, R.. Is There A Literary Language? [A]. Steel & Threadgold. Language Topics
 Vol. 2. [C]. Amsterdam/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1989.
c.期刊文章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外文文献用斜体)[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任选)
例: 王东风.论翻译过程中的文化介入[J]. 中国翻译,1998,(5):6-9
    例:Faulkner,W. The Sound and the Fury[Z]. 李文俊. 喧哗与骚动.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81-82.

5.注释

确需对论文中某一特定内容进一步解释或说明的,本刊采用尾注形式,尾注序号采用圆圈数字,置于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并在正文相应位置加注上标①②③……。对标题、作者或全文的说明,也采用尾注形式,但用“*”号表示。

6.引文

    引文较长者(中文100字以上,外文50词以上,诗2行以上)宜另起一行,不加引号,左边缩进一格。


7.例句

    例句较多时,宜按顺序用(1)(2)(3)…将之编号。每例另起,空两格,回行时与上一行例句文字对齐。外文例句可酌情在括弧内给出中译文。

 

 


 

来源:育龙在职博士网本页网址:http://zzb.china-b.com/xblgdx/boshibiye/4164.html
咨询电话:400-600-2935 官方微信
  • 邮箱:jiangyue2012@qq.com
  • 网址:www.china-b.com
  • 合作:QQ 1064084825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生简章 | 网站地图
育龙网 2003-2018 沪ICP备130023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