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国内博士生待遇怎么样?
国内的科技竞争力近年来不增反降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看到诸多大师级人物都各抒
己见,献计献策,这里也从一个普通博士生的角度来谈一下这方面的看法。
博士生无疑是科研的主力,从项目申报、项目研究到打扫卫生帮老师带学生,其中大部分工作都是由博士生们直接操刀进行的。而从整个科技发展史的角度来看,大部分开创性的研究也都是在博士阶段完成的,如前一段来华的纳什就是一例。博士生们不仅要功在现在,而且也是科技的未来,显然惟有博士强,方能有科技兴,只可惜如今博士不博,这大概是我们科研水平停滞不前最直接原因。下面就从自己的体会谈一下我们的博士生为何会技不如人。
如果你有幸能体验一下如今的博士教育,给你感受最深的可能不是大学的博大精深、大师的谆谆教诲,而是那种“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感觉。咱们现在的博士生待遇可能是古今中外最差的。以笔者所在的高校为例,扣除住宿费,大概每个月还能有四五百块的收入,对大多数全职博士来是真正的纯收入,这在同城高校中可能还是最高的了,大部分也就比本市的最低生活保障线高一点。这些钱可以维持最基本的生活需要,要是一学年碰到几次同学结婚,或者想出去搞一次只掏路费的旅行,大概只能厚着脸皮向家里伸手了。博士们都自喻为搞高科技的民工,其实还颇有故意掩饰自己真实收入水平之嫌。而至于住宿条件,随着博士的扩招,所谓“四二一”的标准对博士们来说只是一个越来越遥远的梦,如果你偶闻几个年近而立之年的博士们蜗居一室,也大可不必惊讶,他们或许已抛弃了七情六欲,早就习惯了。
相比之下,汉武帝立五经“博士”时,就“秩比六百石”,就比当时的州刺史少一点,到了1985年,国家教委规定的博士生生活补贴为76元,比一般人的工资都要高,而且每年还有100元书籍补贴。而现如今博士生的待遇根本无法与同龄人相比,与国外同行更是难以相提并论。吾等博士只有忆甜思苦、望洋兴叹。
博士生待遇差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大家很难专著于科研。游逛于各个大学的博士版论坛,谈论的最多的不是最新科研动态,而是房子、票子问题,我们的博士每天清晨从十几平方米的陋室中醒来,首先想到的是这个月的几百块补助怎么还没发,何时才能搞定那篇该死的英文paper,而不是“为技术进步及其为人类生活带来的发展和改进而激动不已”。仓廪实才能知礼节,衣食足方有心搞学术,或许是由于道理过于简单,或许是由于现象如此明显,大家都能对这样的问题熟视无睹。
再者就是过于低的待遇实在难以吸引优秀的学生从事科研工作。典型的如香港的研究生读博大概有一万多的收入,而工作的大概会在两三万左右,这般为了学术研究而稍苦一些绝对是可以接受的,而相比之下,我们的博士生工资一般都四五百左右,而硕士如工作能有四五千的收入,相差的是一个数量级,这样基本可以保证将那些有学术兴趣的人都拒之门外。除此之外,博士毕业后平均签约工资不如硕士也是事实。即无现实利益,又无“钱景”的事情,大概只有哪些狂热的科学痴迷者这才会干,只可惜久经考场,这样的人已经不存在了,留下来的大都是找工作不太满意,或者想从事教师这一相对轻闲的工作的。这样一个为了学位而学习,为了毕业而发文章的群体大概很难做到“科研报国”,而未来要靠这些“廉价劳动力”再来带学生在二十年内赶美超英,大概和国足拿世界杯冠军一样有难度,至于拿诺奖,要是有子怡那样的好运气,时间久了倒确有可能。
而国内博士生待遇差大概有以下两个原因。
首先是对博士培养的定位不是很明确。博士前的本科硕士教育主要还是以提高自身素质为目的的学历教育,但博士则更应看作是工作岗位,如欧洲一些国家的博士生就有公务员待遇。我们的学校都是国立的,博士生可以看作是政府的雇员,为国作科研,但是由于博士们的工作往往要到几年甚至数十年后才能体现出价值,而雇主与雇员之间的距离又过于遥远,这种情况下博士生难以得到应有的待遇也在情理之中,大家惟有信奉“既然无法改变环境,那就只有改变自己”。 作为博士的直接管理单位,也就是各个高校,其更是没有义务为提高博士生的生活水平买单。各学校显然更愿意将博士视为一种学历教育,看看近年来高校如何对在职博士狮子大张口便可知其一二。全职博士是不交学费的,曾有老师直言,给咱们博士发那几百块钱,对学校来说就是让你们出文章而已,这一点非常现实,养着这些人的最主要好处也就是在学校的SCI影响因子上加几个数字。博士生们就如同后娘养的孩子,无人疼爱。
再者就是博士生得到奖学金的渠道单一。由于税收政策的原因,如美国等国家的企业都乐于为高校科研投资,各类名目繁多的奖学金足以让大部分博士衣食无忧,而我们除了政府给的补贴外,几乎没有其它资金来源。而至于助教的岗位,由于现在老师们都要竞聘上岗,现有的课时量大概只能满足自己的工作量要求,基本不可能为博士留出教学岗位。导师们的纵向科研课题只能有很少一部分来补贴博士,而企业的横向项目基本没有什么科技含量,如果做多了,也怕博士们难以毕业。而要在外兼职,对大多数博士来说,实验室的工作和造文章已经占用了大部分的精力,很难做到一身事二主,还是早点毕业要紧。
上面都是在抱怨博士们的待遇问题,这在科技发展问题的讨论中似乎无足轻重,也少有关心。但如果大部分科研一线的人员常要为生存问题发愁,即使外部环境再好,科研水平的提高也会如无源之水,如果博士生们的科研素质先天发育不足,估计以后也难当重任。
如此这般描述,似乎更能加深大家对博士生们整日啃文章,郁郁寡欢、精神不振的印象,这恰恰是完全错误的。即使他们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都要在清贫中度过,即使有家庭、生活、科研等等多方面的压力,即使他们的未来必定坎坷不平,我们的博士们也都能兢兢业业,默默耕耘。显然一些工作是不能因为待遇问题而怠慢的,既然来之,就要担负起那份责任。我们这一代博士的最明显的不同在于他们是在一种完全开放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互联网的力量不仅完全改变了学术生态,也改变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一代学生不仅继承了老辈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又更有激情、更有魄力,既然选择了大海,就要程帆远
航。
秉承学校的优良传统,有时早起读一读道德经,闲时看一看黑格尔,感觉对学习研究确实大有裨益,但似乎只有项目结题,小费到手后,才会有这样的闲情逸致。
相关资讯:
来源:育龙在职博士网本页网址:http://zzb.china-b.com/xblgdx/boshisheng/10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