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博士培养的几点探讨(二)
二、优化课程设计,提高研究素质和专业能力课程是实现培养目标的载体,是保障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教育博士的课程设置要“符合培养目标的总体要求,课程内容要求反映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前沿水平,课程结构应体现综合性、专业性和实用性。其重点是培养学生研究素质和提高其专业能力,包括反思意识、系统规范的研究方法和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81纵观世界各国教育博士的课程结构,大都采用模块课程和学分制相结合的方式,将课程分为若干模块,再以单元的形式分别组织与讲授。从课程的组织形式上看,这些课程被分为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从修习的要求上,又分为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当然这些分类并不是平行的,而是交叉的,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构建:
1.改善专业基础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主要以教育学的基础理论为主,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学科渊源和发展脉络,掌握专业基础知识,为后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各国的教育博士培养都很重视这类课程的开设,如伦敦大学给教育博士开设了“教育专业基础课程”,哈佛大学也设置了“教育展望”这门课程,其内容涵盖了教育历史、哲学、理论和最新进展五个方面。有鉴于教育博士培养的“实践性”取向,在设置理论课程时,应开设“高质量的、有内在关联性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应用性课程,以着力提高教育博士的专业化水平。另外,要重视知识的实用性和运用性”。
2.加强选修课程
教育博士的课程安排应该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在设置一定数量必修课的同时开设大量的选修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制定出符合自己需要的个人课程计划,如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博士课程中选修课程占了28.57%,哈佛大学的选修课程有36个学分,占学分总数的56.25%。在哈佛大学教育博士的培养方案中还给出了很多具体例子,指导学生选修课程。例如学生想要从事教育政策的分析工作,就可以到肯尼迪政府学院选修教育政策学,当然学生还可以到其他学院或政府机构和非政府组织中去学习。
3.突出方法类课程
各国教育博士的培养特别注重学生的研究方法训练,不但开设较多的研究方法课程供学生选修,同时该类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重也比较大。研究方法类课程包括定性研究方法、定量研究方法、数据分析方法、观察/访谈与参与式定性研究方法、统计分析等,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研究方法,能用各种统计分析技能最佳地展示研究成果。
4.重视实践课程
教育博士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要目标,其课程设计必须强调与工作场所和实践场景相结合。学校必须根据其职业能力的要求设计出一些针对性较强的实践课程,帮助学生熟悉教育教学及管理一线的实际情况,借以掌握一定的技能和获得直接经验,提高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伦敦大学设计的“实践学习”项目(The
Institution—Focused Study,简称IFS),就是为学生提供到与其专业相关的机构或组织中去学习的机会,而且要求教育博士的毕业论文选题要与其IFS的实习相关,所以每个学生都必须参与。在学生实习期间还会安排专门的导师,该导师除了负责学生的工作外,还要指导学生实习报告及博士论文的撰写。
发布者:wangbingwei
来源:在职博士网本页网址:http://zzb.china-b.com/zhuanye/dizhixue/5068.html声明:我方为第三方信息服务平台提供者,本文来自于网络,登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若我方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反馈,我方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