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博士教你如何选择外语语种
“人生路上千万里,十字路口千万个”,很多情况下,改变我们命运的,常常是经意或不经意间的种种抉择。时下,千千万万的学子正在全力备战高考,其压力之大不言而喻,很多压力和迷惘往往不是来自高考本身,而是源于各种各样的抉择——专业、院校等等不一而足。其中,外语语种的选报也是很多考生必须面临的重大选择。
视角一:地域因素
语言的学习离不开语言环境,语言环境直接影响到外语学习的总体水平。君不见,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外语学习的“一条龙”政策,从小学到博士,真可谓是“奉陪到底”。但学习效果往往并不与学习时间的长短成正比:学了十来年的英语,到头来依然是“语无完肤”,不是说不出口,就是下不了手,更不用说拿出来“秀”的大有人在。归根结底,主要原因是目标语言环境或氛围的缺乏或不足。
鉴于此,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因素,东北三省有着较好的目标语(主要是日、韩、俄)环境和氛围,耳濡目染,普通的老百姓也能说会道一两门外语呢。这样的环境,想学不好都难。
正是得益于这种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大连外国语学院的日、韩、俄等专业都颇具实力和特色。日语是大连外国语学院的“拳头产品”,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韩国语系现设有五年制韩日双语种本科、四年制韩国语本科,成为东北乃至全国创办较早、起点较高、层次较全的教学实体和研究单位,又是全国各大学韩国语专业学生人数最多的系之一;俄语系则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俄语人才培训基地。
同样,地处祖国西南边境的广西云南两省区与老挝、泰国、越南等国接壤,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使这些地区的目标语环境的群众基础良好, 外语学习有较好的氛围和传统。因此, 老挝语、泰国语和越南语等小语种的教学和研究,在这两省区可谓有声有色。例如,广西民族学院和广西师范学院开设的某些小语种,实力并不亚于北外等名牌外语院校。同理,江浙沿海高校的外语专业如英语、欧洲语种都比较活跃,新疆等省区的高校在中亚语言的研究和教学上也或多或少地显示出其独特的地缘优势。
当然,地缘优势不仅体现为语言环境的优越和语言实践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就业上的优越性,首都北京、沿海开放城市、旅游城市、边境地区往往是各国经贸往来、文化交流的活跃地带,外事活动频繁,自然是外语人的天下。
视角二:政治经济因素
语言作为人类特有的交际工具,其使用和传播受到人类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其中最明显的恐怕就是政治经济因素了。小至个人,大至团体、社会乃至国家联盟,其“话语权”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与其政经实力成正比。“财大气粗”说的正是这一事实。无独有偶,英语也有类似的说法——“I am the boss, and I have the final say”。美国在经济政治上的霸主地位使英语无形中成了全球通用语,日、德、韩等国的经济在战后迅猛发展,强大的经济实力也使其语言优势日益凸显出来,法语、俄语和汉语等之所以成为联合国的官方工作语言之一,也与它们特定的政治经济地位分不开。
值得注意的是,并不能说强势语言的就业率就一定高,因为强势,所以热门,因为热门,所以报考的人多,就业市场也就日益趋于饱和。相反,那些报考人数少的“冷语”,其人才培养长期以来走的是“计划经济模式”,“一个萝卜一个坑”,人才倒是稀缺无比。当然,话又得说回来,学习强势语言可以有助于我们学习和借鉴别人先进的科技和经验,为我所用,何乐而不为?
视角三:通才因素
进入信息时代和经济全球化时代,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已呈多元态势,那种只掌握外语专业知识的单独语言型外语专业毕业生已无法完全满足社会的需求。教育部高教司颁发的《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对此作了最具权威的阐述,即复合型外语人才应该具备的5大特征是: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宽阔的知识面、一定的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好的素质。
可见,21世纪的外语人必须是个通才,否则,全民掌握电脑和外语之时,便是我们外语人的下岗之日。为此,目前许多外语院校和相关院校都积极试验或实践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模式。总结起来,主要有外语+专业知识、外语+专业方向、外语+专业、外语+另一种外语、外语+宽厚知识、专业+外语和双学位等。例如,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就设有英语教育和商务英语两个英语本科专业;大连外国语学院韩国语系五年制韩日双语种本科专业,颇具特色;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目前开设有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工商管理、会计学、电子商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六个专业。学生的复合型知识结构表现为:毕业生的外语达到相当于英语专业的水平,同时,学生又接受系统的经济学、管理学基础理论和专业学科的教育。毕业生可以用流利的英语进行专业领域的沟通和学术研究。因此,考生可依据个人的实际情况,综合高校的专业特色,来整体把握,系为上策。
视角四:文化因素
文化与语言的关系密切:语言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传授和传播必须借助于语言。可以说,学习外语就是在学习、了解别人的文化。
外语学习理论中有这么一种说法,认为对目标语的人民和文化有好感或持肯定态度会大大促进对该国语言的掌握,反之亦然。爱屋及乌吧,个中的道理不难理解。时下,国内的“韩流”依然盛行,韩剧、韩服、韩食、韩星……随之而来的当然还有那股“韩语热”。相反,由于小泉首相再三地挑衅着中国人民的感情,使许多国人对“日货”持抵触情绪,对日本文化自然没有太多的好感,学习日语——你是我心中永远的痛。诚然,这样未免有失理智,亦不够明智,大有“狭隘的民族主义”之遗风,实不可取。“师夷长技以制夷”,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胸襟和气魄。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外语,最大最长久的兴趣不在外语本身,而是外语背后丰厚的人文积淀。如果你觉得上面的几种选择太过“实在”,专为生计着想,你不妨“我的幸福我主张”,跟着自己的兴趣走,选择自己心仪已久的语言和文化。
发布者:wangbingwei
来源:在职博士网本页网址:http://zzb.china-b.com/zhuanye/yuyanxue/4526.html声明:我方为第三方信息服务平台提供者,本文来自于网络,登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若我方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反馈,我方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